出城野戰變數太多,劉巴擔心萬一戰敗,情況就又不受控制了。
“是啊。”劉璋一聽也覺得有理,“貿然出城野戰,風險太大!”
“主公,先生,你們誤會了。”嚴顏拱手道:“老朽并非要主動出擊,在平原上與劉備野戰。”
“老將軍有何計策,不妨直言。”
“吳懿、費觀既然在雒縣追上糧隊,不如命令他們進城駐軍。”嚴顏沉聲道:“一萬大軍守雒縣,兩萬大軍守成都,兩地呈掎角之勢。”
“倘若劉備攻雒縣,則成都沒有危險,咱們可以隨時支援。”
“倘若劉備攻成都,則雒縣可以出擊,從背后偷襲大耳賊。”
“劉備不過區區兩萬兵力。”嚴顏自信道:“成都也好,雒縣也罷,大耳賊都不足以攻克。”
“雒縣成都,互為援奧,大耳賊若敢來犯,即可前后夾擊,定教其有來無回!”嚴顏沉聲道:“若行此策,定能剿滅大耳賊,平定蜀中之亂!”
劉璋聽的連連點頭,劉巴則默不作聲。
其實劉巴心里也清楚,嚴顏的計策確實可行。
而且相比于死守成都,嚴顏的掎角之勢更具靈活性。
確保了守城安全的同時,還保留主動出擊、前后夾擊的可能。
單從計策方面考慮,嚴顏的計策肯定比劉巴更好。
但屁股決定腦袋,二人立場不同,注定想法也就不同。
劉巴表面上是在幫劉璋,但實際上還是在為周瑜謀。
以劉巴的視角來看,成都不丟、周瑜入蜀,那就是階段性勝利。
嚴顏則非常純粹,完全是為劉璋考慮、為蜀中考慮。
以嚴顏的視角來看,剿滅劉備、鎮壓叛亂、恢復太平,才算是真正的勝利。
自然而然,二人提出的計策會不一樣。
“先生之策老成謀國,一心一意為我的安全考慮。”劉璋開口道:“但我身為益州之主,豈能只顧自身安慰,不顧百姓死活?”
“當務之急,應該速速逐出劉備,或者剿滅大耳賊。”劉璋大義凜然道:“縱然我多承擔些風險,也不能讓此僚肆虐日久。”
“主公英明!”嚴顏大聲稱贊,旋即給了劉巴一個歉意的眼神。
劉璋的一番話,也算是給劉巴留足面子。
“使君英明,老將軍妙計。”
眼見勢不可違,劉巴權衡后選擇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