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了上頓沒下頓,每天卻還是笑呵呵。”
“你身在苦海,怎敢逍遙?!”
以前他在書院埋頭苦讀,背負著娘親的希望,一刻也不敢懈怠。
他從小沒爹,是娘親一手將他養大。
為了將來能讓娘親過上好日子,他夜以繼日的苦熬。
圣人留下的典籍,他倒背如流。
他的學識得到了教習的認可,得到了博士的認可。
可當姜峰的一首《登高》出現后,他才發現,那個被他看不起的鐵匠之子,竟隱藏著如此驚世駭俗的才華。
憑什么?你明明不夠我努力,你明明出身低微,你明明連教習提出的問題都答不上來……憑什么你只是作了一首詩,便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大才子?
商卿一度認為,姜峰那首詩詞就是抄來的。
于是,他懷著揭穿小人真面目的目的,利用與梁勝關系,刻意接近姜峰。
直到他悲哀的發現,那首詩,真的是姜峰自己寫的。
這讓他更加氣憤。
你明明有這么高的天賦,為何不珍惜?
你明明過得這么凄慘,為何不著急?
你在低調什么?
你在開心什么?
你為什么不憤世嫉俗?
為什么不郁郁寡歡?
那一刻,商卿清楚的感覺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自己奮力追求的理想,在姜峰那里卻棄如敝履,毫不在乎。
他焉能不怒?
姜峰沉默。
來書院求學的人,都是為了考取功名,為將來能夠入朝為官,躋身士大夫階級而努力。
可他去書院,卻只為翻看藏書閣的典籍,了解這個世界的歷史和真相。
他與書院的其他學子,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就好像,別人視若珍寶的東西,他卻瞧不上眼。
所以他的朋友很少。
姜峰沉吟道:“我讀書,不是為了謀求功名。”
可這句話,卻好像觸碰了商卿心中最大的傷痛,以至于他拋棄文人的自持和涵養,忍不住破口大罵:“那你他娘的讀什么書?!”
讀書就一定是為了做官嗎?
姜峰忽然自嘲一笑,不考科舉,就不能讀書了?這他娘的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