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朝廷另派一位大臣,兵部侍郎馬步軒,任御林軍副統領,宮內太監韓肅,為御林軍監軍,一同隨部隊出征。
雖然都知道,這樣的作用并不大,更是無法遏制林豐,卻也是無奈之舉。
不讓林豐出征,大家都在京都城坐以待斃。
當然,林豐肯定不跟他們一起待斃。
允許林豐率軍出征,又怕人馬派出去,就回不來了。
思來想去,只能折中,派個監軍和副統領監督一下,期望能將御林軍帶回來。
只要林豐能收復臨都府城,那也算是大宗朝反擊叛軍的勝利成果,又擴大了勝局。
雖然皇帝不太痛快,但是,想想能讓趙爭更不痛快,趙震也就稍微有點痛快。
圣旨上寫明,林豐為大宗臨都府招討使,率五萬御林軍,十日后出征。
同時,林豐手下的各級御林軍官,都各有封賞。
坤城這邊接到命令后,隨即開始祭天祭地祭空氣,殺豬宰羊,犒賞三軍。
大宗這邊的動靜很大,大正朝廷立刻收到了消息,頓時緊張起來。
趙爭連忙召集群臣,開始商討對策。
當然,也沒啥好商量的,主要是加強臨都府城的防御措施,打起精神,準備與大宗軍隊,決一死戰。
十日后,林豐下令,五萬御林軍開拔。
王前被提拔為御林軍副統領,負責京都八座衛城的防御。
震城李東來、離城林巧妹、巽城褚嬌、坎城細娘,火器營謝重,工兵營朱杰等將領,隨林豐一起出征臨都府。
天枳府張常有,率一萬輕騎,配合御林軍兵進臨都府。
同時,四艘戰船,從京都坎城船塢出發,沿京西、三江、上林三府,到同盛府城前停泊待命。
這四艘戰船分別被命名為:鎮西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號。
其武器配備都一樣,兩側各四門火炮,甲板有床弩,船頭有拍桿,其中兩艘為改裝船,兩艘為新造船。
每艘戰船上固定一百零五名軍卒。
林豐早就計劃好了,從同盛府晉江支流,可直奔臨都府城的東面,距離府城不足五里。
根據地圖顯示,林豐到時只需讓工兵營,往前挖掘一里地左右,可將戰船開近臨都府城三里。
到時便可以利用戰船上的火炮,威脅到臨都府城的城門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