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秋良突發(fā)惡疾去世那天,陸沉在他的書房中找到了一張紙,上面第一組數(shù)字便是十六。
卷宗很厚,陸沉拿在手中覺得沉甸甸的,而此刻他的心情同樣很沉重。
他一頁一頁慢慢地翻著,通過紙上冷冰冰的記錄,他仿佛能看到那個中年男人苦苦支撐的場景,一邊與身體里的病痛斗爭,一邊要為大齊社稷的安危嘔心瀝血。
一直翻到第九十三頁。
陸沉的視線稍微偏移,望向桌上那張紙上的第二組數(shù)字,九十三。
他緩緩呼出一口氣,繼續(xù)看著卷宗。
“十月甲申,上不豫,始決事于便殿。臣與顧、甄二人共侍陛下之疾,定一固本之方,陛下服之,體漸康復(fù)?!?/p>
這段話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
后面則是那個方子的內(nèi)容以及先帝的服藥細(xì)節(jié),同樣看不出異常之處。
其實這也很正常,雖說這份進(jìn)藥底簿乃桂秋良所寫,一般情況下太醫(yī)院只做留檔,但是在留檔之前,太醫(yī)院的其他幾名官員都要復(fù)核,確保符合真實情況,因此桂秋良不太可能在此處寫一些奇怪的內(nèi)容。
陸沉不由得皺起眉頭,他不相信桂秋良會無緣無故留下一組沒有意義的暗語。
他將這一頁來回翻看,不經(jīng)意間看到后邊的第九十四頁,忽地眼神一凝,動作停了下來。
“然余察此方,效果殊異,蓋因其中一味藥材,非尋常理之所宜,仿若為他藥所易,藥性不符,猶毒之侵體也,此事或非孤例?!?/p>
一道驚雷猛地劈進(jìn)陸沉的腦海。
這段話表面上是桂秋良在和其他太醫(yī)總結(jié)另外一個新藥方,可是將前后兩頁的相同位置拼起來看,兩段話竟然能夠無比通暢地連在一起。
“十月甲申,上不豫,始決事于便殿。臣與顧、甄二人共侍陛下之疾,定一固本之方,陛下服之,體漸康復(fù)。然余察此方,效果殊異,蓋因其中一味藥材,非尋常理之所宜,仿若為他藥所易,藥性不符,猶毒之侵體也,此事或非孤例?!?/p>
簡而言之,桂秋良給先帝開的方子是為了固本培元之效,然而先帝在服藥之后,剛開始沒問題,后續(xù)病情居然惡化,桂秋良懷疑是在煎藥的過程中被人動了手腳,換掉了其中一味藥材,于是補(bǔ)藥變成了毒藥!
陸沉臉上陡然浮現(xiàn)一抹猙獰的煞氣。
桂秋良顯然只是懷疑,同時又擔(dān)心被人懷疑他下毒謀害先帝,百般糾結(jié)之下,只能用這種方式隱晦地記錄下來。
他肯留下這些線索,顯然不是他做了手腳,那么會是誰如此喪心病狂?
陸沉又看向那張紙。
十六和九十三的意思已經(jīng)確定,還有兩組暗語分別是春生和氣明。
陸沉不需要苦思冥想,因為王初瓏已經(jīng)幫他破解了謎題。
“夫君,古語有云,木者,春生之性。目者,氣之清明。故而這兩個詞分別指代木、目二字。”
看著紙上王初瓏清秀雋永的字跡,陸沉卻沒有辦法回憶她的溫柔體貼,也無心感嘆她的秀外慧中。
蓋因陸沉只看了這兩個字,立刻就猜到它們代表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