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從技術科和各個車間抽調了一批技術最過硬,思想最可靠的精兵強將。
組成了一個專門的煤氣罐研發項目組。
由他親自擔任項目組的組長。
技術科的王工,在見識了李大海那神乎其技的技術之后。
對他是徹底地心服口服了。
這次,更是主動請纓,要給李大海當副手。
李大海也樂得有個熟悉流程的老同志,給自己打下手。
便欣然同意了。
項目組一成立。
李大海就展現出了,他那雷厲風行的領導作風。
和遠超這個時代的技術認知。
他首先對原有的生產線,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
引進了流水線作業的先進理念。
將整個煤氣罐的生產流程,分成了,沖壓,焊接,裝配,檢測等,十幾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都制定了,極其嚴格的,操作規范和質量標準。
一開始,那些被抽調過來的老師傅們。
對李大海的這套搞法,還很是不理解。
“李科長,您這搞的,也太復雜了吧?”
“咱們以前,做東西,不都是一個師傅,從頭負責到尾嗎?”
“是啊,您這么一分,我們都不知道,該干啥了。”
面對大家的質疑。
李大海沒有發火,也沒有解釋。
而是直接把他們,帶到了他自己親手搭建的,一個模擬生產線上。
他讓每個人,都只負責自己眼前的那一道,最簡單的工序。
然后,他按下了秒表。
“開始!”
一開始,大家還手忙腳亂的。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這種模式的巨大優勢。
因為,每個人都只需要,重復地做一個動作。
所以,他們的熟練度,在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飛速提升。
原本,一個老師傅一天,最多也就能做出一個煤氣罐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