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轉(zhuǎn)念一想,是去昌州府,又似乎不是太羨慕嫉妒了!
那地兒可是人人避之不及。
大旱之后的第一個知府,躊躇滿志的去上任,只一年就病倒了。回京后,她屢次在女皇陛下面前哭訴,最后得了個清閑但不會再晉升的閑職。
只一年而已,當初意氣風發(fā)年輕上進的朝廷命官,現(xiàn)在一雙眼睛平靜無波,像是歷盡艱苦的垂垂老朽。
第二任,女皇陛下派了踏實的老臣過去。這個更慘,客死他鄉(xiāng)。聽說是日日憂愁,勞累過度而死。
這第三任,去的時候還不信邪,大言不慚要為女皇陛下建起一個富饒的昌州府。結(jié)果,才到任上一個月,就發(fā)動所有人脈關(guān)系,迫切想要調(diào)離,哪怕是貶官都成。
那昌州府,本就是大片大片的灘涂草地,能種莊稼的田地沒多少。大旱之后又小旱,如今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拿什么重建?
這個燙手山芋,給出去也好。
這么一想,朝中眾人看向三個年輕單純的小進士,眼里不自覺多了幾分憐惜。
年輕身體好,多頂幾年!
鎮(zhèn)北侯神情復雜的看向謝韻儀,心里悔恨交加。
后悔當初直接趕謝韻儀走了。謝韻儀有考狀元的本事,又能得長公主青睞,若是和阿靖相互扶持,一文一武,鎮(zhèn)北侯府必然如日中天。
恨謝韻儀無情無義。侯府養(yǎng)了她那么多年,竟然眼睜睜看著阿靖被長公主下如此狠手。長公主會找上阿靖,定是也有謝韻儀的原因!
也怪阿靖自己不聽話,早就告訴過她,因為那一戰(zhàn),心里怨恨她的人不少,出門多帶著幾個護衛(wèi)。阿靖偏偏不聽,仗著自己武藝好,不知道提防。
長公主長在民間,說不定家里就有因為那一戰(zhàn)傷了殘了的。再被人搬弄是非,添油加醋一番,可不就恨阿靖入骨?
如今阿靖日日臥床,不見起色,再說這些也無用。
她照舊又要哭嚎賣慘一番,女皇陛下冷冷的看過來:長公主失手傷人,同去昌州府改過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