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水一天按說才能賺個四五十文錢,可是打火隊一天能有八十多文錢。
八十多文錢在汴梁能夠買上一斗米,如果省吃儉用,還能存下錢來給娘親拿藥,對李真金來說,這已經十分難得了。
按說工錢方面,打火隊的工作是要好多了,可是打火隊的訓練簡直要比送水累多了。
水車畢竟是帶著兩個輪子,可是純靠人的兩條胳膊兩條腿,百多斤的沙包天天扛過來扛過去,李真金的兩條腿活活要練成車輪子才行。
來了不到半個月,環餅能吃能練,閉氣訓練也進步了很多,終于過關了。
過關之后,兩個人就要迎來打火隊的入隊儀式。
整個汴梁,每個大大小小的打火隊都有各自的儀式,新人要通過儀式才能成為一名正式的打火人。
儀式的內容基本上也大同小異,祭拜火神祈求火神的保佑等等,儀式過后,火神便會保佑打火人從今往后,火里來火里去,如水中魚天上鳥,來去自由,性命無虞。
但是木楞帶領的打火隊的儀式稍微有些不同,并不是單純的祭拜這么簡單。
很快到了入隊儀式這一天,全隊的人都來到了后院,儀式要在這里舉行。
后院平日里他們都不來,這里稍顯荒涼,兩間破屋里住著一群老人。李真金十分驚訝,近在咫尺,他竟然沒有發現這里還住著一群老打火人。
老打火人大多都是在之前的火災中受了重傷,從此打不了火了。老一輩的打火人大多身體虛弱,而且都會有后遺癥,咳嗽虛弱,他們大多都是無兒無女,形單影只,于是在這里抱團取暖,由打火隊供養到老。這也是打火隊一直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
這些老打火人做不了什么活計了,都聚在這個河邊的院子里,平日里手工做一些打火隊用的器具等等,這樣算是自給自足了。
為首的老打火人叫做馮員外,據說之前是汴梁城內的大老板,但是后來成為了一名打火人,至于其他,再沒有人知道更多,他的過去像是個謎。
不過大家依然還是稱呼他為馮員外,心中對他皆是十分敬畏。
馮員外的右眼上戴著一個黑色的眼罩,他的眼睛在救火中瞎掉了一只,看著有些可怖,不過馮員外的左眼里卻盡是慈祥,臉上也時常掛著淡淡的笑容。
或許對他們來說,人生早就被看淡了。
其實這里很多人大多身上都帶著傷,有的一瘸一拐,有的老打火人甚至斷掉了一條臂膀或者一條腿。
他們在火中經歷過生死,也早就浴火重生。或許再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擊敗他們了。
儀式照例是要由馮員外主持,明義坊打火隊的儀式有一點十分特殊。
別的打火隊都是拜火神像,可這里,拜的卻是火神墻。
一座又重又厚的土墻,上面刻著一副火神像。
此時,墻的四周已經堆上半人高的柴火,在馮員外的主持下,木楞帶著全體敬拜火神。
之后才是入隊儀式的重場戲,新人要在熊熊大火中,翻過這面墻。
這面火神墻足有一丈有余,火苗已經竄了起來,整面土墻幾乎都被這跳躍的火苗圍繞了起來,熱氣逼人。
人在火神墻前,宛若石頭上的烤饃,任其宰割。
然而接下來,李真金要從這面滾燙的墻上翻過去,這樣才算真正入隊,成為打火人的一員。
下油鍋走一圈,大概也不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