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你東家其實是個壞人,他連一兩銀子都不想給你。給你晚膳加個雞腿就算了。”
“那天下所有織工對改進技術的積極性,是否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如果有專利局,站出來,對他們的想法給予保護。”
“并且通過獎勵,去刺激他們。”
“天下并非完全沒有聰明人。”
“那大明以后的織布機,說不定就能從每日織出一匹,到每日織出兩匹,甚至是三匹、四匹,不斷地進步。”
“當天下的絲綢、布料都多起來了,百姓買衣服才有可能會便宜,才有可能會廉價。”
“到時候……你我才能看到美女都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大街上游玩。”
“如此,我心中的大明才有可能會實現。”
“這便是專利局的作用。”
李可話說完,姚廣孝的整個人都聽愣住了。
心說,這到底是哪里來的鬼才?
雖說姚廣孝對每日織出四匹布來,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
畢竟孔雀東南飛里頭,那劉氏三日斷五匹,也就是每天1667匹,已經是很厲害了。
姚廣孝便道:“李參政你真的認為,只要通過改進技術,就可以做到每日織出四匹布?”
李可抿了一口酒,嘆了一口氣,“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宗用的只有骨針、絲線,還有獸皮。他們看到了我們現在的織機,估計也難以想象。”
姚廣孝瞠目結舌。
高啟其實原本有想過,要不要寫一首詩諷刺朱元璋,說朱元璋把年幼的公主嫁給李可的。
只是由于他跟李可向來無仇無怨的,而且這事也不影響國家大事,于是也就擱置了。
如果李可是那種很不好的官,比如說:作惡多端,那說不定李可就要被他給寫進詩里面去嘲諷了。
然而……
現如今聽了李可的話,高啟頓時覺得朱元璋把年幼的公主嫁給李可很合理。
才二十歲出頭就當上參知政事,風光一時無兩,就更加合理了!
李可真有一種不是狀元郎,勝似狀元郎的感覺。
年輕,貌美,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