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讓士兵把蘑菇送到學堂廚房,自己則撐著傘往軍營走,雨幕里,士兵們正在加固糧倉的屋頂。
“將軍放心,油氈都鋪好了,再大的雨也不怕。”一個士兵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大聲喊著。
黃寧走到糧倉里,見新收的麥子堆得像小山,糧官正用木尺量高度,嘴里念叨著“夠吃到來年麥收了”。
墻角堆著些新做的麻袋,是用織錦匠剩下的邊角料做的,結實又好看。
從糧倉出來,雨小了些,天邊透出點光,像打翻了的金粉。
往府里走的路上,見孩子們在水洼里踩水,濺起的水花打濕了衣裳,卻笑得格外歡。
前太守的女兒撐著傘從對面走來,傘下還護著個藥簍,里面裝著剛采的川貝,沾著濕泥。
“山里雨大,采了這些就回來了。”她把藥簍往屋檐下挪了挪,發梢滴著水。
黃寧把傘往她那邊傾了傾,“淋濕了吧?快回去換換。”
她搖搖頭,從藥簍里拿出顆最大的川貝,“這個給您,燉梨吃能潤肺。”
川貝白得像玉,黃寧接過來,指尖傳來微涼的濕意。
雨停時,夕陽從云縫里鉆出來,給天邊抹了層胭脂紅,地上的水洼里映著晚霞,像打翻了的顏料盤。
孩子們指著天邊的彩虹歡呼,彩虹跨在水渠上,一頭連著農田,一頭連著學堂。
黃寧站在彩虹下,看著百姓們忙著雨后的活計,鐵匠鋪的敲打聲又響了起來,比往日更有力。
他想起母親說的“寧”字,原來安寧不是沒有風雨,而是風雨過后,總有這么多人一起,把日子往好里過。
回到府中,黃巢已燉好了蘑菇雞湯,香氣從廚房飄出來,勾得人直咽口水。
“加了些前太守的女兒送的當歸,喝著暖身。”黃巢給黃寧盛了碗,湯面上浮著層金黃的油花。
黃寧喝了口,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讓廚房多燉些,給守城的士兵送去。”
兩人坐在廊下喝湯,天邊的晚霞漸漸淡了,星星一顆接一顆鉆出來,像撒在黑布上的碎鉆。
“聽說南邊有種水稻,一年能收兩季,商隊說下次帶種子來。”黃巢啃著雞腿,含糊地說。
黃寧點頭,“讓農夫們先留出塊試驗田,等種子來了就試種。”
廊下的石桌上,還放著前太守的女兒給的驅蚊包,清香混著雞湯的香味,格外好聞。
黃寧拿起驅蚊包,想起她鬢角的野菊,想起她指尖的藥香,心里像被什么東西填得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