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提景點□□的事情,就說前段時間組織林場職工突擊上山采菌子,真忙得夠嗆。
現在菌子季,每天都冒大量的菌子,林場發獎金發到手軟是不假,但架不住累啊。
嚴小雯這個電話一打,陳海慶腦袋上的警鈴就拉得震天響。
"你打電話來,是有什么事?"陳海慶警惕得很,老獵犬已經嗅到了不尋常的味道。
濃濃的防備意味從電話那頭爬到嚴小雯面前招搖,于是她改口說:"叔,這事說來話長,要不我找你當面聊?你現在在哪兒呢?"
"我在山上呢,采菌子。"陳海慶抬頭看了看天色,"一時半會兒下不了山。"
他一邊說著,一邊轉身望向山坡。
陽光穿透林間薄霧,一道道朦朧的光柱照亮了腳下,上百號林場職工正彎著腰,沿著松林的邊際線,小心翼翼地采摘著菌子。
這片人工混交林是陳海慶最引以為傲的地方,林下枯枝落葉堆積適中,形成了最適合菌類生長的環境。
"看見沒有,那邊那片?"陳海慶點開了電話視頻,讓嚴小雯看清楚他不是有意避開,他指著東南方向的一片林地,跟電話那頭的嚴小雯炫耀,"昨天那邊一下午就采了二十多筐牛肝菌,個頭都不小。"
確實,這幾天的天氣特別適合菌子生長,溫度、shi度,再加上一場及時雨,到處都是厚肥的菌蓋。
"老劉,那邊那片別漏掉了!"陳海慶遠遠地朝著戴護林帽的老劉喊道。
這些都是林場的心血。從五十年代開始,林場的前輩們就開始在這片山地上造林育林。幾代林業人的堅持,才讓這里從一片荒山變成了如今郁郁蔥蔥的森林。特別是這片混交林,當初可沒少費心思,樹種搭配、密度控制、套種時間,每一樣都是技術活,直至今日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
四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嘴上說著累,但只要站著腳下這塊地,陳海慶心里就充滿自豪感。
沒等陳海慶叉腰完,嚴小雯的聲音突然傳來,"叔,那我現在上山找你。"
"啊?"陳海慶一下子回過神來,"你上山?別別別……"
話還沒說完,嚴小雯已經掛斷了電話。
陳海慶握著手機,一時有些茫然,這丫頭突然要上山,準沒好事。
"場長,這邊發現一片松茸!"遠處傳來老劉驚喜的喊聲。
陳海慶嘆了口氣,朝喊聲的方向走去。
陳海慶正查看老劉發現的松茸,身后突然傳來熟悉的聲音:"叔!"
他猛地回頭,只見嚴小雯已經站在不遠處,背著個竹簍,一臉笑意地朝他揮手,好像也要采菌子似的。
"你……你怎么這么快就來了?"陳海慶瞪大了眼睛,看看手機上的時間,才過去不到半小時。
這條山路他再熟悉不過,從山腳到這里,就算是經常上山的護林員,不走上一個半到兩小時也到不了,嚴小雯這丫頭是長翅膀飛上來的不成?
"是不是我老了?"陳海慶暗自嘀咕,"現在的年輕人體力這么好?"
嚴小雯也不跟表叔寒暄,直接開門見山,"叔,我這次來是想跟你商量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