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新疆之后,他和他的無人機的“胃”也不太行。
原本,在實驗室,無人機充一次電能飛半小時。
然而,在新疆,它的胃部(電量續航)怎么就那么反常呢?
電池在零下十幾度,就直接奄得跟葡萄干似得。
續航?哪里還有什么續航。
干脆罷工了。
稍微飛高點,電機就”喘”得。
明明還是全新出廠,活的跟個服役多年的老式拖拉機似得,耗電量翻倍。
當然,胡梭自己的胃也不習慣。
他在外面吃得清淡,一回到新疆,便面臨著皮帶面、烤包子的輪番轟炸。
第三天,他就得一邊捂著肚子,一邊調控無人機的“消化系統了”。
奈何這里的赤腳醫生知道他水土不服,哪里有人知道他的無人機也水土不服了。
聽著這些,楊小軍一臉的懵逼,他打小就沒有離開過這片土地。
“那你和它是怎么調整過來的?”
“足足三個月!”胡梭豎著三根手指。
足足三個月的磨合,他和他的無人機才學會了入鄉隨俗。
電路板要防塵,電池要保暖,定位要重新認路。
“哦——”聽到這里,楊小軍拉出一聲悠長的嘆息,最后不是環境打敗了科技,而是共同長出了適應這片土地的智慧——就像坎兒井的水,看著溫順,實則穿石。
說著,他也聯想起自己剛剛開著摩托車征服這塊土地的場景。
說著,這哥們也悠長地嘆了一口氣:“胡哥啊,你這些話都說到了我的心里去了。”于是楊小軍拍著他那摩托車車座子:“你別以為就你那無人機跟你鬧脾氣,你是沒見我這寶貝剛來時的德行!”
胡梭挑著眉頭:“喲,你這摩托車還能水土不服?”
楊小軍說:“這寶貝一開始嬌貴的很,喂進去的90汽油,死活不干,干脆還熄火了。”
“后來呢?”胡梭一臉懵逼。
“后來還不是一樣被咱兵團拖拉機的柴油給征服了。”話一說完,兩哥們就哈哈大笑。
“那現在,胡哥,你那無人機完全適應當地的環境了嗎?”楊小軍話鋒一轉。
說到這里,胡梭頓了一下,心想,我還是覺得它缺少了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