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了個摸起來肉多的。”
“噢……”
陳半夏連連點頭,表情神秘。
寧清依然在旁邊靜靜看著,嘴角卻不由自主勾起了一抹弧度。
是的。
有時候也要不懂裝懂。
……
四月初十,早上。
五人一貓圍坐在石桌邊,早餐正是昨晚陳舒忙活了一晚的成果——
一人一碗肥腸粉,配一份冒節子。
“祝清清24歲生日快樂。”
“生日快樂。”
“謝謝。”
寧清只淡淡的答了句,似乎對此毫不在意,隨即拿起旁邊的醋,咕嘟咕嘟的往肥腸粉里倒。
又夾起兩個節子,摁進湯汁里。
節子是豬小腸做的,就是用來做香腸的那個。仔細清洗干凈之后,焯水燉煮后它會緊縮,就不再是香腸外面那層薄薄的腸衣的模樣了,它會縮成拇指大小,表面光滑,將之切成段,打成結,就成了節子。
也叫結子。
小腸本身并沒有大腸那么重的味道,處理得當后,是沒有腥臊味的,所以冒節子一般都是清湯燉煮,下邊加上上好的嫩豆芽,湯汁鮮美,和大腸差別甚大。
而它最妙的地方就是打成了結——
本身小腸等同于一根小管,打成結后,里面空間就封閉了,再經燉煮,節子里面裝滿了骨頭湯的湯水,一口咬下去,里面全是湯汁,甚至會爆出來。
寧清已經有很豐富的吃節子的經驗了,加上不太怕燙,她直接整個塞進嘴里,享受湯汁爆開的感覺。
張姓鄰居對此就顯得很生疏了。
一口下去,湯汁四濺。
“哦喲……”
她有些驚訝。
陳舒笑呵呵的,也夾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