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什么好丟人的,你讓那幫老外用筷子吃飯,他們一樣也玩不轉。”
“等以后咱們多吃幾次西餐,你就知道了,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
比起口味多樣的中餐來,陸野并不覺得西餐有什么好的。
不過就是營造的那股子氛圍,顯得有多么高檔似的。
既不實惠,也沒有中餐好吃。
“野哥,我看你剛才給她出謀劃策,你是不是還有別的想法啊?”趙小龍問道。
要說趙小龍可比蘇云杰更加的了解陸野。
陸野可是向來不做無用功的人。
剛才他能那么細致地給人家出謀劃策,肯定不是為了報答人家請客吃飯這么簡單。
尤其是趙小龍敏銳地注意到了,陸野話中說的,讓他們找一家當地的企業合資。
當時趙小龍就想到了,陸野那是在隱晦地在說自己。
后面陸野夸大銷售站,謊稱什么商貿公司時,趙小龍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這個猜想。
被趙小龍揭開老底,陸野呵呵地笑了起來:“還是你了解我,沒錯,我是有點想法。”
“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夠和舒雯家的企業合作,那咱們也就能披上一層外商的新衣,到時候不論是繼續拓展眾城的業務,還是投資其它項目,都是大有裨益。”
“而且,我很看好,舒家企業的這條線,如果按照我設想的那樣去落實,我比較有把握,能夠快速地在濱江建立起一個多元的農企,而且其未來的發展空間一定會非常巨大。”
“你這么看好她說的這個糧食生意?”
蘇云杰還以為剛才陸野只是隨便說說,沒想到陸野竟然是認真的。
“當然,濱江及其周圍地區本就是以農業為主,未來農業的經濟占比只會不斷地變大,這可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陸野和那是認真地說道。
“那咱們就自己干唄。”蘇云杰道。
“現在咱們自己可干不了。”
陸野搖搖頭。
“為啥啊?”
“第一,我沒有那么多資金。第二,當下的政策還不允許咱們自己單干。但是有外商加入就不一樣了,政府部門能夠為外商開綠燈,但卻不會給咱們開綠燈。”
聽見這話,蘇云杰有些不服氣地說道:“外商有啥了不起的。”
“外商能夠帶來外匯,能夠帶來更先進的生產技術,這一點咱們確實沒有辦法與之相比,這也是我剛才為什么說,要互補的原因。”
陸野說的也是當下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