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見她緇衣佩劍,知道是恒山派弟子,不敢糊弄,躬身回答:“小師傅,白鹽十斤四兩,糖的價格也差不多。”
鐘靈秀倒吸口冷氣。
知道古代鹽貴,但這也太貴了。
難怪恒山派上下都穿粗布衣,吃雜糧飯,大大小小幾百口人的嚼用的確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這里這么多品類,掌柜上來就報價,肯定欺她年幼臉皮薄。
“老煩您把鋪子里的幾種鹽拿來給我瞧瞧。”
掌柜應聲,取出幾份不同的鹽擺開,有散鹽,也有鹽磚,散鹽里又有一些品質稍次一些的,報價居然只有方才一半。
鐘靈秀想想,也不故作老辣,誠心求教:“掌柜的,這兩種鹽品質仿佛,怎么價格差了一半?是什么緣故?”該不會是什么私鹽吧?買私鹽犯法嗎?武俠世界是不是比較隨便???
她的樣貌不如師妹儀琳,可眉眼清秀,態度有禮,很難令人生出惡感。掌柜笑笑,解釋道:“小師傅,這是正鹽,這是余鹽,余鹽自然比正鹽便宜一些。”
“什么是余鹽?曬鹽的時候剩下來的?”
今天沒什么生意,掌柜就多說兩句,原來,此時正值大明王朝,施行開中法,正鹽就是朝廷規定的生產額度,但東南沿海的產鹽能力與時俱進,多出許多產額,這些就是余鹽。
余鹽是灶戶自己產的,品質看運氣,但肯定比正鹽差一點兒,含有大量雜質,十斤只要二兩。
鐘靈秀放心了,要了二十斤余鹽,四兩銀,再要十斤紅糖,還是四兩,合計八兩。剩余的二兩銀子,她又買了一些油醋醬,請掌柜再送些散碎的冰糖。
一共三十幾斤的物資,打包好裝進籮筐,滿滿當當。
她自小習武,雖然水平不咋地,負重沒問題,輕松背起走人。
茶攤坐滿了客人,她背著一大堆東西,七八個包裹,不好妨礙人家做生意,就尋了桌角坐下,叫一杯清茶等候。
行人來去,碗筷收放,天色一點點暗下來,定言師太卻還是沒回來。
(請)
2
一刀
眼看茶攤即將收攤,茶水也淡得和白水沒什么區別,鐘靈秀識趣地背上東西:“老人家,開布莊的趙家在什么地方?”
“沿著大街往里邊走,到牌坊往西,你再問問就清楚了,很好找。”攤主熱心道,“小師傅,天色晚了,路上多小心。”
“謝謝您。”
鐘靈秀照攤主的指點一路尋覓,牌坊很好找,往西就是平安坊,她正想找個和善的路人打聽具體位置,屋頂倏地略過一道人影。
她震驚地睜大眼睛,這人的輕功也太牛x了吧?她到現在也只能用輕功在屋頂上疾跑,完全做不到這樣“咻”一下就過去了的速度。
而且,身上的紅光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