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噓寒問暖。
余磊卻食不知味。
他想起自己住的賓館,是公司安排的,說是“公司的協(xié)議酒店”,聽起來挺高大上“四星級”,結果進去一看,一股霉味。
不僅房間老舊,設施陳舊,連空調都吱呀作響,但價格卻不菲,一晚六百多,含稅。
他當時心里咯噔一下,心想這錢回去報銷得找人簽字,但成經理卻輕輕一句:“沒事,人事的人會處理。發(fā)票收好,記錄、拍照,發(fā)給人事,他們會走流程。”
余磊感覺跟著領導真好,要是擱在平常,他都得自己部門領導簽,再去市區(qū)幾個領導簽字,萬一碰到哪個領導出差,不在啥的,你還得去好幾次。
一次來回起碼四個小時,以前廣西派的領導就喜歡讓你折騰,現(xiàn)在的領導體諒一線人員多了,讓你放在財務,能幫忙就幫忙。
余磊這才意識到,這頓飯、這頓酒、這賓館,其實都不是“接待”,而是“規(guī)矩”。
是工程內、大單位之間的一種默契,一種潛規(guī)則。
可他還是忍不住想,六十萬,半年。
這幾乎是他十年的工資。
他今年二十八歲,工作五年,月薪六千,年終獎兩萬,一年總收入大概八萬。
如果沒有任何支出,不吃不喝,五年才能攢到五十萬。而張總的女兒,半年就花掉六十萬。
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活在另一個世界。
他不是沒有見過有錢人,大學里也有家境優(yōu)菲的同學,但那只是“有錢”,不是“資產”。
看來廣西跟上海的差距是巨大的,全方位的。
而張總這種,是“資產型”的有錢,是那種不需要為錢焦慮,甚至不把錢當錢的人。
他們談錢,就像談天氣一樣隨意。
“磊子,你才剛轉正。”成經理藐視一笑,“搞能源的,一年給你十萬?你不會那么廉價的,我們是發(fā)電集團標桿,要真是這樣,你書不是白讀了。”
看著余磊的稚嫩表情,張總也笑了,改口說余磊像自己年輕的時候,剛出校門,對于錢的認知完全“白紙”。
但是在集團內,只要好好干,前途無量。
“來,小余,你多吃點。”張總夾了一筷子魚給他,廣西特色魚“官垌魚”,“年輕人多吃點,以后有的是苦頭吃。”
余磊笑著點頭,卻覺得喉嚨有些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