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報告它的核心類別應該是“慣性器件”或者“核心部件壽命評估”這類才對,怎么會被歸到“傳感器”類別?
歸檔位置沒錯,報告本身也沒錯,但這個內部分類標簽…錯了?這會影響什么?
“王姐,這份tl-02的報告,實物位置是對的,內容也是陀螺儀老化壽命預估,沒錯。”
“但是你看它首頁這個技術分類標簽,”我指著那個小方框,“它被打上了‘傳感器壽命評估’的類別。”
王姐接過去一看,“‘傳感器’?誰給它貼的標簽?”
“這報告核心是陀螺儀組件,屬于‘核心機電部件’或者‘慣性導航分系統’下面的‘壽命評估’子類。”
“歸到‘傳感器’去,驢唇不對馬嘴啊!這要是有人想查同類陀螺儀的資料。”
“按類別索引去‘傳感器’那欄找,一輩子也找不到這份報告!”
“這可比放錯位置還隱蔽!放錯位置好歹實物找不著,會立刻發現。”
“這種類別歸錯了,東西就在那兒放著,但別人按正確思路去找,根本找不到!這問題大了!”
我心中不禁起疑:“這標簽…不是歸檔登記時自動生成的?”
“不是!這個標簽是文件最終定稿提交歸檔時,由文件編制部門的技術秘書或者負責人填寫的!”
“歸檔時我們資料管理員只核對位置和報告標題是否一致,一般不細看這個內部技術分類標簽,除非特別明顯的錯誤。”
“這個錯誤太專業了,不仔細看內容或者不懂具體技術領域,根本發現不了!”
歸檔位置錯了,立刻就能看到后果,像早上那樣。
但這種深埋的技術分類標簽錯誤呢?
它像一個無聲的陷阱,可能在未來某個關鍵節點,讓需要它的人無功而返,耽誤的時間可能無法估量。
她起頭看我,眼神帶著驚訝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許:“好眼力!小孫!”
“要不是你心細,發現報告里內容跟標簽對不上,這錯還不知道要埋多久!”
“這東西歸檔時咱們只掃了眼標題和位置,誰會想到它里面核心分類標簽能錯得這么離譜!趕緊改過來!”
她立刻在系統里操作,把這份報告的所屬技術類別從“傳感器壽命評估”改成了“核心機電部件壽命評估”。
“這錯誤太隱蔽了,”王姐一邊改一邊念叨,“比張偉那小子亂放文件還麻煩!”
我盯著那份已經被修正了系統類別、但首頁標簽紙還帶著錯誤印記的報告。
早上是位置登記錯誤,差點耽誤趙工的節點。
現在又是技術類別標簽錯誤,一個更隱蔽、可能造成更大延誤的隱患。
一絲一毫的疏忽。趙工的話又在耳邊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