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為什么這么快?
幾乎是第一時間他便意識到,對面中一定有一個‘大腦’般的人物存在!
要不然絕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布置新戰術!
而那位‘大腦’對雙方戰機性能的挖掘和戰術的運用,絕對達到了一個可怕的水平!
這是世界三代機的第一次對戰。
在沒有參考戰役和戰術的情況下,能如此快的布置新戰術,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而龍國飛行員執行戰術也很徹底。
那架作為誘餌的戰機,在極限狀態下的操控和時機把握,堪稱藝術。
而那個如同幽靈般從高位俯沖而下的僚機,其切入角度和攻擊時機的選擇,更是狠辣到了極致。
想到此,阿克列知道不能再這么繼續下去了。
“全體隊員注意!”
阿克列的聲音通過加密頻道響起,強行壓下那一絲震驚,聲音恢復冷峻。
“停止單機冒進!組成雙機防御編隊,長機僚機互相策應!”
“拉開距離,不要和他們陷入近距纏斗!”
對方那種小半徑的死亡旋轉和詭異的瞬間能量轉換。
在近距離是致命的,必須發揮己方的優勢。
既然對面能改變戰術,他們為什么不能?
“利用我們雷達的探測距離和下視下射能力!”
“保持在中距,用r-27和r-73的射程優勢消耗他們!”
“把他們當成空中游擊隊來對付,壓縮他們的活動空間!”
命令下達,訓練有素的蘇-27飛行員們立刻執行。
龐大的戰機兩兩一組,互相靠攏,開始有意識地后撤,試圖將交戰距離控制在視距內。
但又是殲-10難以發揮其變態瞬盤優勢的中等距離上。
他們試圖用強大的雷達牢牢鎖定目標,然后用性能優異的導彈進行“超視距”般的獵殺——雖然這個“超視距”相對較近,但足以讓殲-10的格斗優勢大打折扣。
然而,他們再一次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再一次低估了對手。
就在一架蘇-27(和他的僚機剛剛完成編隊,雷達牢牢鎖定了前方一架正在試圖擺脫的殲-10時。
“棕熊”的飛行員自信地等待著火控計算機完成最終解算,拇指已經放在了導彈發射按鈕上。在他看來,對方已經被死亡籠罩。
前方的“雨燕”似乎已經被逼入絕境,做出了一個看似慌不擇路的動作——他猛地向左做了一個劇烈的橫滾,
整個機身幾乎側立起來,露出了巨大的機腹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