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代機和二代機的代差,馮鑒真沒有讓列裝殲-6殲-7的雄鷹大隊去直面敵機。
這和送菜沒什么區別!
雄鷹大隊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殲-10和蘇-27格斗時給足外部壓力,再伺機發射空空導彈形成火力壓制。
現在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十二架殲-10在面對雙倍敵人的情況下能否扛住壓力了!
在馮鑒真命令下達后不久,雙方很快開始正面交鋒,瞬間陷入了慘烈而混亂的近距離格斗。
空域中頓時充滿了戰機呼嘯、導彈尾煙和爆炸的火光。
雄鷹大隊在外圈環繞尋找戰機,殲-10則和蘇-27進入內圈開始纏斗。
剛一接觸,殲-10的優勢與劣勢便清晰顯現。
采用鴨式布局和初步電傳飛控的殲-10,在瞬間轉向、機頭指向能力上遠超蘇-27。
此刻一架殲-10利用一個迅猛的急轉,迅速切入了蘇-27的內圈,機頭瞬間指向對手。
驍龍中隊通訊頻道。
“蒼龍,我咬住一架!”
“開火!”
航炮怒吼,炮彈狠狠砸在蘇-27的機翼上,打得對方碎片橫飛,狼狽脫離。
一架蘇-27失去戰斗力,暫時退出戰場,當即三架殲-7緊咬上去,不讓它有逃離的機會。
目前內圈的數量差已經來到了十二比二十三!
但很快,殲-10的劣勢也開始顯現。
殲-10單發的扶搖-1發動機雖然推力強勁,推重比優異。
但蘇-27憑借兩臺大推力發動機帶來的充沛能量和優異的高速性能,在垂直機動和能量恢復上占據絕對上風。
大毛國飛行員似乎察覺到這個問題。
一架蘇-27被殲-10咬住后,并不急于擺脫,而是猛地開加力垂直爬升。
龐大的蘇-27爆發出驚人的推力,近乎垂直地向著高空疾馳而去,迅速積累起巨大的勢能。
殲-10飛行員緊隨其后,試圖跟隨爬升,但單發戰機在垂直面的能量流失速度遠快于對方。
速度表指針飛速回落,機體開始顫抖,告警聲響起。
“動量不足!我追不上他!”
那架殲-10飛行員焦急的聲音在通訊頻道響起。
“別追了!快規避!”
駕駛著蒼龍的劉志明急喊。
可他的話已經太晚了,
那架蘇-27在高空完成了一個優雅的半滾倒轉,如同蒼鷹撲兔,攜帶著俯沖的巨大動能呼嘯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