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李逸這個變數出現了。
論個人能力,如今的李逸,可以把太子李承乾遙遙甩在身后。
提出改革科舉之策、創造了瘦金體這一新字體、寫出了一首足以流傳后世的詩、揭露吐蕃這個巨大威脅……
李逸的皇子身份還未曝光,便已經給文武百官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許多大臣的推崇。
更別說,李逸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他還沒有對外透露。
李世民都已經可以預料得到,等到他正式對外推出活字印刷術的時候,李逸這個發明者肯定能收獲諸多贊譽。
最關鍵的是,李逸可是得到了高人傳授屠龍……哦不,是養龍術,這代表著李逸還有更多本事。
可以預見,等到李逸以皇子身份回宮之后,肯定會做出更多功績。
到那時,李逸會甘心老老實實當一個皇子嗎?會對皇位沒有想法嗎?
李世民沒法回答這個問題。
盡管李逸可以算是他親自撫養長大的,所以他對李逸的品性很了解,知道李逸品性純良,沒有野心。
但,面對皇位的巨大誘惑,誰能保證李逸能一直保持初心不變?
沒人能保證。
再說,就算李逸對皇位沒興趣,也一定會有其他人去蠱惑李逸。
李世民很擔心,未來會再現當初玄武門之變發生前的局勢。
即是一個皇子的個人能力與功績,遠遠超過了太子。
到時候怎么辦?
李世民堅決不能容許大唐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
不過,這些問題,李世民現在也沒什么好的處理辦法。
“算了,等李逸回宮之后再看吧。”
李世民覺得自己現在就想這些事,有點太早了。
這些問題,完全可以等到李逸回宮之后,再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處理。
眼前最緊急的事,還是不讓群臣再糾纏要李逸入朝為官的事。
“諸位卿家所言,不無道理,但朕以為,此事不宜操之過急,朝廷用人需謹慎,得多方考察才行。”
“如果此人確實有大才,再過三個月,朕再召其入朝為官不遲。”
李世民施展出了“拖”字訣。
只要拖過三個月時間,李逸的身份就不用保密了。
聽到李世民這么說,房玄齡、魏徵等人也覺得也可以。
“陛下,敢問一句,發明瘦金體的那位民間少年,與宿國公今日舉薦的李逸,是同一人嗎?”
房玄齡見李世民一直沒提此事,便忍不住好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