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與程家人交好是你的造化,姑娘家互訴衷腸也不能什么話都說知道嗎?”
太夫人點到為止,顧景華道了是。
她從太夫人院里離開時,太夫人特意讓徐嬤嬤跟隨。
徐嬤嬤不教顧景華規矩后一直住在壽喜堂,難得能出去走走。
顧景華招呼徐嬤嬤和自己坐一輛馬車。
“嬤嬤是宮中榮退的老人,自然要與他人待遇不同。”
她甚至將張嬤嬤支走坐后面那輛車。
徐嬤嬤找回面子,態度和藹又恭敬。
“多謝大小姐看得起老奴。”
長平侯府距離太平河大約一個時辰路程。
顧景華有意無意問一些宮里無關緊要的事。
比如小宮女作息時間,平時都做什么,御膳房吃食之類。
總之話題只在邊緣行走,不涉及辛秘。
徐嬤嬤沒有什么避諱的,自然侃侃而談。
路經一個富家大院,門口石獅聳立,個家丁守著朱紅漆大門,看著好不氣派。
顧景華撩簾朝外看。
“徐嬤嬤可知這是誰家?”
“老奴不常出門,自然不知?!?/p>
顧景華放下布簾,看向徐嬤嬤。
“中秋時節,這家兒子中了進士,入翰林院編纂,聽說勤學上進很得上峰賞識,相信不久便會升職?!?/p>
徐嬤嬤感慨:“得子如此,父母也算沒有白白培養一番。”
顧景華細看徐嬤嬤神情,卻是真心艷羨。
“嬤嬤可知這家兒子乃是孤兒,從小被叔叔嬸嬸一家收養,被當苦力虐待差點死掉,后來從叔叔家逃出,被好心人收養,才得了好造化?!?/p>
徐嬤嬤道:“阿彌陀佛,好人有好報!”
顧景華又問:“收留這家兒子的老夫人跟嬤嬤還是舊識呢。”
徐嬤嬤猛地抬頭,意識到什么,又掀簾朝外看去。
等馬車駛出一段,徐嬤嬤才收回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