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向坤的“超聯物矩陣”、“超感物品體系”就是書山中的一部分書擋或者層板,可以通過移動來糾正書簽抽動的影響,讓書山在所有書簽都被抽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保持原來的狀態。
所以,并不是“終極獵食者”或者向坤現在就可以通過高維因子擾動全球的氣候變化、掌控全球每個地方的天氣,這種龐大的自然體系,不論向坤還是“終極獵食者”,都還沒辦法精確控制和影響。這一切,都是“終極獵食者”凝聚本體產生的“副作用”,而向坤只是四兩撥千斤。
可惜的是,書簽造成的連鎖反應太大了,向坤布置的書擋和層板卻還不夠,糾錯能力不足,所以當影響越來越大后,他也只能放棄了。
在向坤放棄反向影響、天氣糾錯后,隨著“終極獵食者”在南極的身體凝聚過程推進,各種末世般的天氣現象還會在世界各地頻繁出現,甚至會有更加詭異的情況發生。
這個過程會很嚇人,但按著向坤和愛麗絲根據超感信息的變化推演,造成的影響還是能恢復過來的。何況之前他通過反向影響,已經讓全球民眾體驗了一下“溫和”的異變天氣,有預警,有準備,損失會小一些。
最關鍵的是“終極獵食者”本體徹底成型之后,該怎么辦。
雖然現在是低概率發生的情況,但在制定對付“終極獵食者”的計劃時,向坤和愛麗絲一樣有應對的預案。
對向坤個人而言,最保守、最穩妥的應對方式,就是等“終極獵食者”自己潰散滅亡——它以這種方式呈現實體后,會在極短時間內崩解,高維因子消散,塵歸塵,土歸土。
但問題是,“終極獵食者”完全凝聚成形后,必然不會甘心就這么消散,一定會在消散前做些什么,不論是進一步向海洋侵入、試圖抵達其他大陸、在消亡前造成巨大破壞,還是直接通過在南極的影響,攪動全球氣候,消融冰川,抬升海面,都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這種情況下,向坤確實沒法獨善其身,靜待“終極獵食者”自潰,他必須得出手,在“終極獵食者”剛剛凝聚成形而未造成巨大破壞、毀滅性災難前,將它徹底干掉。
向坤在十月中旬,“終極獵食者”剛剛開始進行本體凝聚的時候,就有預感到這種情況了,所以才會在銅石鎮見到老何的時候,跟他說這次會有“全球矚目的大場面”。
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水平,仍然沒法對付“終極獵食者”,哪怕幾個大國一起出手,不計后果的前提下,往南極扔核彈,能將“終極獵食者”凝聚的巨大物炸成灰,卻沒有辦法真正消滅它,很快又會繼續凝聚,甚至有可能因為被核彈或其他熱武器攻擊而形成相應的物質特性,更具危害。
并不是說人類的武器威力不夠,殺傷力不足,而是方向錯了。
就像用拳頭使勁打水,拿刀砍水,拿錘子砸水,用的力氣再大也沒有用,水會被打得水花濺起,但本質上并沒有受到什么傷害。
說到底,是人類社會對“終極獵食者”的存在形式、對高維因子的特性了解太少,哪怕是現在的良先生,也沒有任何能有效對付“終極獵食者”的方法。
這個世界上,唯一能阻止“終極獵食者”的,依然只有向坤。
對向坤來說,真正難的不是消滅“終極獵食者”,不是打贏南極一仗,難的是徹底干掉“終極獵食者”、讓其意識徹底消散后,如何掌控和接管它那超巨量的高維因子。
按照正常的轉化階段來比較,“終極獵食者”是一座海上的超巨型冰川,向坤是一艘小船,不算水下,單那冰川露于水上的體積,就比小船大了無數倍。雖然小船能夠輕松把冰川轟爛,但是從體量上來看,確實相差巨大。
不要說向坤了,就算是階段性轉化程度在這幾個月突飛猛進的良先生,符合了“終極獵食者”的血源要求,卻也沒有達到能吞噬“終極獵食者”的程度,之間的差距太大。
把高維因子比作施工隊工人的話,向坤的施工隊只有二十個人,有各種高科技設備,自動化管理和操作,還有ai輔助,能干傳統幾個大施工隊的活,而且不斷在發展新的技術、應用新的設備。
但現在,他突然就要整編一個幾萬人的施工隊,讓原本自己的工人去訓練和接管,二十人對幾萬人,難度可想而知的大。如果是團隊對團隊,他二十幾人的施工隊,有足夠的設備,不論是文斗還是武斗,都有多種方法能贏。可把對方的熟練工融入團隊,卻要難得多。
這也是為什么對向坤來說,對“終極獵食者”最好的處置方式,就是讓它自己崩解。
至于它所積攢的超巨量高維因子,消散就消散了,對向坤而言,并不存在浪不浪費的問題。
他的“施工隊”,早就和其他“變異生物”不一樣,不再是靠堆人頭、堆人數來提升生產力了,發展的維度已經不一樣。
而向坤如果去對付“終極獵食者”,親手把它干掉,那按照高維因子的特性,就一定會隸屬于他,和他的意識、和他原本的高維因子融合,產生聯系,這一點不可避免。
雖然已經做好了決定,要解決掉“終極獵食者”,但現在向坤卻還是只能等。
等它徹底成形,等高維因子的回歸特性發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