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向坤這話的用詞和語氣來看,他似乎很篤定對于人類研究“食血生物”的掌控力,在“終極獵食者”之上。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良先生也大概了解向坤的一些行事風格:
向坤很少夸大描述,基本上都是說到就能做到。
所以良先生并沒有懷疑向坤的話,只是心里十分地好奇,那些奇形怪狀、遍布各地的植物,那些小小的鋼珠,那個神出鬼沒、似實似虛的小女孩,不僅能找到“食血生物”的位置,還能確定這星球上的人類在做什么?
他能真正地監控眾生?
不過良先生同樣知道,向坤如果打算說的事,那不用問也會說,如果不打算說的事,問了也不會得到確定的答案。
所以他換了一個問題:“‘食血生物’的飲血,還有相互之間的爭斗怎么辦?要知道,‘食血生物’都是有階段性極限的,到了那時候,關系生死,嗜血沖動之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做的出來,真的有辦法管控住嗎?”
向坤笑了笑,微微拋了拋手上的那一小塊苔蘚,說道:“這就是我這次過來做實驗的原因了,目前來看,實驗很成功。”
他倒沒有賣關子,而是繼續說道:“打個比方,我們體內的高維因子是施工隊的工人,它廣泛存在于各種生物之中。不過當工人獨立存在時,它不會有任何顯性影響,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某個生物單位內出現了一個‘工頭’,它振臂一呼,拉起了一個施工隊,于是工人們開始在這個生物單位內有組織地干活。
“項目不斷地擴大、開發不斷地加深,它們需要更多的人手,需要更多的建材,它們的規模越來越大,但孤立的生物單位內……不論有多大多復雜,能夠建立的開發項目終歸有限。而當生物單位無法給它們提供擴大團隊、建立更大開發項目的條件時,它們依然會繼續施工,直到整個生物單位崩解潰滅。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高維因子建構和進化體系,我所理解的階段性極限。
“但事實上,‘施工隊’的開發項目,并不一定要局限在它們誕生的‘生物單位’內,可以讓它們有更廣闊的天地去發揮,給它們建立更宏偉項目的空間。而它們完成的項目,同樣屬于原本的‘生物單位’,能夠進行更廣泛、更豐富的應用。
“小蘿卜,就是我給‘生物單位’提供的‘開發空間’,又或者說,這是讓他們能通往更廣闊天地的橋梁。在這個體系下,‘食血生物’能夠有共存的條件,不會再被階段性極限所束縛,并不需要靠互相吞噬來提升能力。”
向坤這番話,讓良先生聽得呆住了,什么“施工隊”,什么“開發項目”,什么“開發空間”,什么工人、橋梁,這說的真的是和“食血生物”、和“高維因子理論”是一回事嗎?
但偏偏,良先生聽完后,還真的明白向坤所表達的意思了。
“剛剛那個‘食血生物’,是……進入開發空間了?”
“不,它變成‘建材’了。”向坤笑道,“但它幫我證明了我給小蘿卜設計的運轉體系是行得通的,至于在上面‘開發’的‘生物單位’,不需要實際證明,我已經知道可行。”
事實上,向坤已經借“小蘿卜”和“超感物品體系”,幫助蔣淳度過了一次階段性極限。
之前向坤就是發現“小蘿卜”這個“半變異生物”,有著和普通“變異生物”大為不同的特性,它并沒有固定的飲血期,當它需要擴展它的領地、增加“子植物”的時候,才需要直接從周邊汲取“養分”,方式也是類似于其他的“變異植物”對植物的吞噬,但它并沒有轉化變異的沉睡期,直接就可以將轉化結果應用在“子植物”上。
另外“小蘿卜”也不存在階段性極限,它的“變異生物”特性表現,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超感物品體系”所賦予的能力顯現。
正是對“小蘿卜”的觀察,讓向坤有了幫其他“變異生物”度過階段性極限,甚至輔助調整飲血周期和飲血方式的靈感。
真正的、能讓高維因子發揮的廣闊空間,其實還是“超感物品體系”,是建立在以他的能力為基礎的“超聯物”、“情注物”結合體之上的“廣闊空間”。
但那個“空間”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借用的,哪怕有向坤的允許、認可也很難,需要他們自己的“悟性”,需要他們自己找到那個最合適的“接口”。
而“小蘿卜”,就是那個更容易被“連接”的“接口”。
一方面,“小蘿卜”是在向坤的主動影響下進行轉化,擁有了部分“變異生物”特性,與“超感物品體系”有了深度的綁定和融合,應該說僅次于本身就“活”在“超感物品體系”之上的愛麗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