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終極獵食者”,良先生認為是一只極早期誕生的“食血生物”,在極漫長時間里,經過殘酷的競爭、搏殺,無數次的階段性轉化后,轉變為了一種普通人極難理解的生命形式。
它化整為零,分布于世界各地,各種生物之中,和所有含碳化合物伴生。良先生不確定究竟是哪種化合物,也不確定那“終極獵食者”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生命形態,只知道對方是通過對化合物中碳元素幾個化學鍵的影響,來進行物質的轉化影響。
對于“終極獵食者”,良先生還有很多的猜想,甚至認為早期的幾次生物大滅絕、地球環境的大幅變化、人類的誕生等等,都和“終極獵食者”有關,但這些猜想就沒有任何證據,只是捕風捉影的純猜了。
闡述“高維因子變異理論”的文檔雖然沒有標注具體的日期,但向坤也大概可以從里面的一些描述,推斷出是最近寫就,有些判斷已經和早前的文檔相互矛盾,顯然轉變極大。而且這種極隨性化的寫法,也可以看出來,沒有沈院士一樣科班出身的研究人員參與,更像是他的一個隨筆,想到哪寫到哪。
良先生的這套理論,很顯然和向坤之前的許多假想一樣,很多都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整體上能夠對自身的能力做一個解釋就行了。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
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號可領!
不過他所提出的理論和猜想,也都是他根據具體的觀測和自身的感知得來,可以說是“經驗之談”,對向坤也有一定的參考性。
當然,向坤在看完后,結合自身的經驗和理解,特別是今天在超感狀態下對喬爾階段性極限崩解的全過程感知后,他也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就像飲血的“儀式化解釋”,向坤認為不完全正確,按著他的飲血經歷,血液或者說變異植物的組織液等,肯定是有承載一些東西的,就像他當初與“巨型貓頭鷹”搏殺,只嘗到一點血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記憶畫面——當然,他現在已經知道,能夠通過飲血獲得“變異生物”的記憶畫面,是他特有的能力。
不過他也知道,“儀式化解釋”也未必完全錯誤,他在之前幾次對“變異生物”進行吞噬飲血的時候,也有到達某一個點,就覺得不需要再喝了的感覺。
特別是明確地感知過了兩次“變異生物”的崩解消亡,讓他知道“高維因子”的轉移和運動方式,確實不是簡單的物質承載。
當然,向坤對“高維因子”的認知,和良先生最大的不同,在于對意識和“高維因子”的關系。
從文檔看,良先生對于這一點,幾乎沒有什么了解。
在向坤看來,按著良先生的理論,“高維因子”就像一群突然破空而來的工人,他們出現在一個工地,看著這上面的建筑,琢磨了一下建筑主人可能的打算,就開始直接動工改造。
普通生物的血液,就像是建筑的材料,“高維因子”才是建筑工人,他們只是根據建筑材料,來進行搭建。
建筑越來越高,越來越大,必須要更多的工人才行,而且還必須是和已有工人差不多級別,技術水平低不太多的才能被接納,能夠上工。
工人夠了,就繼續建屋子。
如果工人不夠,樓就會建歪,然后倒塌。
工人鳥獸散。
但在向坤的認知中,這些“高維因子”,未必是自己空降,很可能是各種生物的意識因為某些原因,把他們硬扯過來的。
而且“高維因子”并不單可以做工人,它們中其實也可以有工程師、畫家、拳擊手、士兵等等。
在意識的領域,“高維因子”有著更廣闊和強大的應用方式。
工人們會不斷建房子,甚至建到房塌樓倒,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只有建房,他們所在只有工地,沒有給他們提供更多選擇的路徑,沒有賦予他們更廣闊的天地——明明人家每個都是超人。
向坤在能夠進入“超感狀態”,在能夠感知超感信息,將“情注物”、“超聯物”一起融合為“超感物品體系”后,他對于影響變異的根本因素,也就是良先生所說的“高維因子”,已經有了更底層和深刻的認知。
“高維因子”要發揮它的能力,必然不能局限于單一個體生物之中,甚至不能簡單局限于單一空間之中,而作為受“高維因子”影響的個體,人類想要介入其中,只有靠意識。
意識,是唯一能夠拉近和“高維因子”次遠距離的途徑。
走到了喬爾消失潰散的位置,向坤蹲下去,將他的衣服鞋子和個人物品都塞進了帶著的袋子里,然后他摸著那邊一根看起來被壓塌了一點的小草若有所思。
向坤在秦嶺無人區和變異蜘蛛大戰的時候,就知道有“變異植物”的存在了,后來在思考意識和變異的影響時,他還一度有些捋不清,因為植物不是無法產生意識么?
但后來對超感信息的解析,卻讓他想明白了,植物并非沒有意識,只是它們的意識和人類的認知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