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種潛意識,只和‘俱現者’有關。當你不知道被拍攝的時候,就無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當你能用來‘俱現’的‘超聯物’和我之間的感應減弱到一定程度時,或許就會直接影響你‘俱現’的能力。
“雖然我‘俱現’的方式和你有一些不同,但從本質上來說,依然還是要通過‘超聯物’實現,所以當我‘俱現’物品時,我也會有同樣的潛意識對自己‘調用’的‘超聯物’進行保護。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就要從‘俱現物’的本質說起,在我的猜想中,這些‘俱現物’,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幻覺,也不是一般意義上它們外形所表現出來的物質,而是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存在……”
接下來,向坤便進一步地向夏離冰闡述他的猜想、假說,用他目前所掌握的知識以及對自身能力的理解,來構建一個解釋“幻想俱現”以及其他相關“超感體系能力”的系統。
在最初發現自己能夠遠距離感應那張建立了“超感聯系”的紙巾時,向坤就認為,自己的這個能力,需要從微觀領域、量子領域的角度才能進行理解和解釋。
向坤首先假設,有某種極小的特殊粒子,能夠與他的意識進行非常復雜的聯動,從而對宏觀物質產生影響。他將這種粒子,命名為“意識糾纏粒子”。
我們所認知的現實世界中,大多數物質都是由原子所組成,而原子又分為原子核與核外電子。
原子核內是中子與質子,質子由兩個上夸克、一個下夸克組成,中子由一個上夸克、兩個下夸克組成。
目前已知有十七種基本粒子,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兩種,而通常來說,我們所理解的最小粒子,就是費米子里的夸克和輕子,像我們熟知的電子,就是輕子中的一種。以人類現在的各種加速器和探測手段,無法再對這些基本粒子進行分割。
在向坤的假設中,他的“意識糾纏粒子”,可直接在夸克以及其他粒子上“施工”,對它們造成影響。
原子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原子的種類和特性,而原子的特性,又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由它所構成的物質的特性。
想要組成各種不同的物質、不同的原子,當然不是像拼積木一樣簡單地把這些基本粒子拼湊起來。
原子核內部,夸克之間的“強力”,是四種基本力中最強的,想要在這種微觀層面進行“施工”,所需的能量非常非常龐大。
分解環境中的粒子,再重新操作它們,聚合它們,別說是俱現出一塊拿破侖蛋糕、一塊脆皮豬肘,就算只是憑空俱現一粒真實的沙子,所需要的能量、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但這只是從通常的、宏觀物質的角度來理解,或許在微觀粒子層面,向坤的“意識糾纏粒子”,有著更有效率、更有技巧的“施工”方式?
向坤猜想,“意識糾纏粒子”或許能在更高維空間活動,或者本就是更高維空間的存在,就好像很多問題,我們在二維平面上很難處理,但引入了三維空間后,就能夠非常輕松、直接、簡單地解決。
在三維空間無解的距離問題、光速問題,當引入更高維空間后,說不定也同樣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解決。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
眾
號領取!
畢竟“幻想俱現”出來的物品,不論是出現還是消失,都沒有一點動靜,仿佛真的是“憑空”出現的一般。
量子效應十分神奇,有很多經典物理難以理解的現象,但由微觀粒子組成的宏觀物體,在整體上卻不出現量子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