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唐代宗身體不好,作為太子的李適時常監國,而且還會帶著皇太孫李誦。
唐朝第一次出現皇帝在位的時候把下代皇帝和下下代皇帝提前定好的。
李適完全繼承了李豫的政治理念,對立下戰功且忠于朝堂的武將特別好,
并且也御駕親征去攻打不聽話的藩鎮,
然后攻打下來后由朝堂官員擔任節度使。
為了防止藩鎮叛亂,
李適還會親自坐鎮兩個月。
反正也有皇太孫,
李適也不怕自己死。
李誦則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爭取等自家兒子長大,
唐憲宗雖然不錯,
但是他得好好教育,
并要把神跡之言告訴他,
千萬不要立那個敗家子唐穆宗為帝。
立下功勞的武將,
因為皇帝對自己的高度信任,也不重用宦官佞臣,
來瑱沒有被殺,仆固懷恩也沒有造反。
加上任用經濟能臣,
大唐一片欣欣向榮,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武周
知道后朝歷史后,武則天全力培養李隆基,但是留下太平這個鎮國公主制約李隆基,防止李隆基飄起來。
權利順利交接,沒有發生歷史上的種種政變,李隆基接手唐朝后,開元盛世如期到來。
只是這輩子他不敢再飄了,他想留一世英明,對外同樣采用困藩之策,積極的恢復府兵制。
神跡雖然消失,但不知為何,還能觀看唐朝歷史回放,李隆基最終選擇讓自己的孫子李豫上位。
越到晚年,李隆基就越小心,生怕自己一個昏庸讓自己再成為大唐的罪人……
自古哪有直接立長孫的,李隆基為了讓唐代宗順利繼位,當著大臣的面放了一集神跡。
當然了,就一段而已,李隆基要面子,堅決不讓后人知道自己晚年昏庸。
如今的他就是一個明君!一個堪比太宗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