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跡說自己多疑,唐代宗李豫開始反思,作為帝王,他的心xiong的確不開闊。
但是大唐處在這個危難時刻,他真的不敢信任何人,誰知重用之人會不會是第二個安祿山。
只能說一場安史之亂,讓君王和眾臣之間的信任跌到冰點。
“元載,程元振。”唐代宗李豫開始正視這兩個人,說白了,這兩個佞臣都是唐代宗扶持起的爪牙罷了。
唐代宗李豫本想借用這二人來打擊節度使,如今看來倒是他想的太簡單了。
根本神跡所述,這兩人非但沒打擊藩鎮,反而成為了唐朝的害群之馬。
【關于李泌在唐德宗時期的事,等到咱們講到唐德宗再說,接下來咱們言歸正傳,繼續說宰相元載。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唐代宗李豫并不知不知宰相元載的所作所為,甚至還勸諫過他。
但是因為宰相元載有些許能力,且又除官宦魚朝恩有功,唐代宗李豫便一直姑且他。
但為何唐代宗李豫最后還是對元載動手了呢?
咱們一起來看看事情的轉折點,大歷三年,唐朝正苦于與吐蕃的戰爭中。
此時宰相元載提議遷都河中,并建立五萬人的軍隊護唐代宗李豫安全,避免再發生長安之亂。
同時把大將馬璘調涇原節度使,而讓原本駐守河中的郭子儀調到西北邠州,沖在對抗吐蕃的前線。
單看這提議似乎都是為了唐代宗李豫好,一切為了保護唐代宗李豫。
元載對自己這個提議特別滿意,甚至派人去河中開始修建宮殿。】
唐代宗李豫聽到元載這個提議,神情不自覺的凝重起來。
果真,他不該重用元載。
【但是元載沒想到唐代宗李豫卻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并從這開始著手削弱他的勢力。
大家覺著唐代宗李豫為何如此?】
秦
秦始皇看向扶蘇,父子間已然有了默契,只要一個眼神公子扶蘇就知道這是他家父皇在問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雖然元載此舉看似對唐代宗李豫有力,但是卻有染指兵權的傾向。”公子扶蘇道。
若唐代宗李豫一旦遷都,即便有五萬大軍,但軍事權利在誰手上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