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點當皇帝的意愿都沒。
與其看著自己妹妹和自己兒子斗,
他還不如直接退位當太上皇,也省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是此時朝堂上已然形成了兩大勢力,
一股是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勢力,另一個股則是以太子李隆基為代表的勢力。
唐睿宗李旦這種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
只會加劇雙方的矛盾。
咱們一起來看看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怎么從盟友變成了死敵。】
天幕中出現(xiàn)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兩人現(xiàn)在對打的擂臺上,而唐睿宗李旦則穿著裁判的衣服。
【首先朝堂中再次出現(xiàn)關于李隆基太子之位不是大統(tǒng)的言論,之前咱們也說過,李隆基繼位的確是名不正言不順。
依舊制,立嫡不立庶,怎么算都是李成器更有正統(tǒng)性,此言論出,不管結(jié)果唐睿宗是否廢太子,都會惡化太子李隆基和他長兄李成器之間的關系。
但是此計謀卻被太子李隆基一方識破,根據(jù)《舊唐書·姚崇傳》記載,宰相宋璟向唐睿宗李旦上奏,請求將皇子李成器、李守禮二人外放當刺史,并且還主張把太平公主派至東都洛陽。】
武周
聽神跡講述日后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政治斗爭,李旦越聽越覺得的心口發(fā)堵。
他就怕自己做出什么昏庸的政策,把好不容易光復的李唐再嚯嚯完了。
李旦深知自己接受的李唐已經(jīng)不是他父皇當年的李唐,畢竟他家母后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消耗了大量的家底。
加上幾場政變,朝堂動蕩不安,眾臣來回站隊,此時的李唐的確需要一個手腕強硬的帝王,顯然自己不是。
李旦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是兄弟幾人里最小的,也沒受過作為帝王的正統(tǒng)教育,治國方面一知半解。
加上自己性格的原因,他本就是個心軟和不果斷的人,真的不適合當皇帝。
【最后唐睿宗李旦聽從了宰相宋璟的意見,他把李成器他們外放當刺史,但是并沒有將自家妹妹太平公主趕去洛陽,而是安置在蒲州。
除此之外,唐睿宗李旦還下令讓太子李隆基監(jiān)國,坐實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第一次交手中,太子李隆基贏。】
天幕中,擂臺上的太子李隆基向太平公主重重揮拳,場上的比分變成了一比零。
唐高宗,唐殿
李旦聽自己最后站在了自家兒子一方,著實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