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咱們說過唐朝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重要性,掌控了這兩個部門,算是掌控了大半朝政。
可以說唐隆政變后,李隆基要威望有威望,要兵力有兵力,他只缺了一個太子的頭銜。】
唐高宗,唐殿
單是聽這些,李旦已然能夠感覺出自己這個兒子李隆基的強(qiáng)勢與強(qiáng)大。
這才是真正的李家兒郎!
李旦自豪的同時,又有些可憐被推上皇位的自己,有這樣強(qiáng)大的兒子對于在位的皇帝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之前咱們說過李隆基的身份,其實(shí)他是沒有資格當(dāng)太子的。
唐睿宗李旦登基后,最有資格當(dāng)太子的是他的長子李成器,且李旦第一次登基的時候李成器便是太子。
而唐睿宗李旦也有心立長子李成器為太子。】
蜀
“放著有能力的兒子不立,竟然立長子為太子。”阿斗不知說什么好。
“阿斗,你覺的唐睿宗此舉為何。”劉備問阿斗,劉備希望通過讓阿斗思考這些問題而得到進(jìn)步。
“自然是怕李隆基搶了他的皇位。”阿斗回道,“若是我有這樣的弟弟,我就把天下讓給他。”
通過這點(diǎn),阿斗覺的唐睿宗這人不行,只為了自己皇位不為大唐江山著想。
這和那個昏君唐中宗李顯有什么區(qū)別,那個李顯就是為了自己的皇位而扶持外戚。
唐高宗,唐殿
聽李治此舉,唐高宗李治并沒有罵他昏庸,作為帝王來說這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舉動。
就如同當(dāng)年高宗扶持太子李建成來制約他父皇一般,難道高宗不知他家父皇有治國之才么?正是他家父皇有治國之才,才需要被制約。
可以說李治當(dāng)下的情況就是低配版的高宗和太宗。
唯一不同的是,中間還插了個太平公主。
【但是長子李成器卻是聰明人,他多次推辭當(dāng)太子,并且極力的推薦李隆基為太子。
咱們一起看看李成器是如何說的,這段話出自于《舊唐書》,大概的意思是是,天下太平的時候可以讓嫡子繼承皇位,但是國家有難得時候自然有功勞者上位,若不遵循這個原則則會讓天下人失望,不是江山社稷的福氣。
到最后李成器還以死諫,可見態(tài)度很堅(jiān)決。反正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當(dāng)太子,把功勞都推到李隆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