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權(quán)給太子,好像還沒哪個帝王在自己而立之年就愿意把權(quán)放給太子,且放權(quán)給太子后,太子造反的可能性最大,比如李承乾等人。
放權(quán)給外戚,自然也有外戚亂政的風險,但是前提是扶持的外戚本來要有權(quán)利,而武則天祖上從商,有錢但并不有權(quán)。
于病魔纏身需要放權(quán)的唐高宗來講,武則天明顯是最優(yōu)的選擇。
一來二人有共同的政治目標,扶持寒門,二來兩人是有感情基礎的。】
劉備沒想到神跡會解答自己的疑惑,但是他并不同意神跡的觀點。
只要君臣一條心,如何不能放權(quán)給大臣。
【路人甲】:畢竟歷史上只有一個諸葛亮。
【趙匡美】:畢竟歷史上只有一個諸葛亮。
【的確,歷史上只有一個諸葛孔明,一心為國,又不貪權(quán),為蜀國鞠躬盡瘁】
樂瑤順便表揚了一下諸葛亮。
諸葛孔明的確是難得的權(quán)臣,當然了,也得益于劉阿斗對諸葛亮的信任。
講真,但凡諸葛亮有一點心思,蜀國就得改朝換代。
劉備他們齊刷刷的看向諸葛亮,一齊道了一聲,“軍師。”
其中劉阿斗則是一臉自豪的模樣,他的相父!獨一無二的相父!
劉禪越跟著諸葛亮學習,越覺得他家相父厲害,不僅僅是學識膽略,人品也是高尚無瑕!
“神跡過贊,亮不過做了臣子該做的事。”諸葛亮道,一向淡然的他竟有些不好意思。
【言歸正傳,咱們再看看武則天對唐高宗李治的態(tài)度,是不是如大家印象中的張揚跋扈,一手遮天
。
武則天知唐高宗李治節(jié)儉,因此主動將皇后裙子上十三褶子改為七。
武則天知唐高宗李治一直想將自己母后的親蠶禮發(fā)揚光大,于是她成了大唐皇后中參加親蠶禮最多的皇后。
還有唐高宗李治一直忌憚外戚專權(quán),于是武則天寫了《外戚誡》,武后可不是隨便寫寫,武家但凡有能力的要么被殺要么被貶,可以說武則天親自除掉了唐高宗忌憚的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