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覺的自己是幸運的,接連幾次大戰讓自己在軍中樹立了君威,且有自家爹爹在朝堂頂著,自己以太子的身份更加容易接觸武將集團。
雖然這不是文官集團想看見的局面,朱厚照沒敢和朱佑樘說,這幾年里,他大大小小經歷了不止五次的謀殺,差點易溶于水。
【天啟三年,徹底對東林黨失望的明熹宗朱由校任命魏忠賢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并兼東廠總督。
魏忠賢正式開始了他的權利之路?!?/p>
【天啟三年,
明熹宗朱由校已經開始著手改變政治格局,他開始在任用非東林黨的官員,打破東林黨一家獨大的局勢。
魏忠賢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并兼東廠總督的同時,大臣顧秉謙、魏廣微等選入內閣。
顧秉謙、魏廣微二人是魏忠賢手下重要的閹黨,
像是顧秉謙不顧廉恥的直接認魏忠賢當爹,
讓自己的孫子認魏忠賢當爺爺。
反東林黨大臣郭鞏、阮大鋮擔任給事中,
朝堂如此洗牌,
之前被東林黨打壓的齊、楚、浙、昆黨等紛紛投奔魏忠賢。
于是和與東林黨抗衡的閹黨形成,在這能看出,
為利所趨的這些臣子也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明熹宗朱由校這招制衡也并不是什么良策,以壞人打擊壞人,最后剩下的還是壞人……】
朱厚照點頭,他真覺的朱由校和自己很像,想努力做出改變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
用宦官制約文臣終不是長久之計,
畢竟宦官的眼界就只有那么點,
像汪直和鄭和那樣的宦官是極小數的人。
此時的朱厚照已經放棄了用宦官制衡文官集團這條路,
從古至今,
利用宦官治國的王朝就沒一個有好下場的。
【天啟四年,東林黨和閹黨已經勢如水火,
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但是雙方都不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