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子教育一般有后妃和宦官來完成,之前咱們說過,明朝的宦官是識文斷字的。
就像朱祁鎮重用的宦官王振,朱厚照重用的宦官劉瑾。】
“跟他們學能學出什么好。”朱高煦吐槽,“也不知是哪個昏君開的重用宦官…”
“二叔。”朱瞻基打斷了朱高煦的話,本來他家皇爺爺被后朝的昏君氣的不輕,這時候就別火上澆油了。
“你叫我作甚?”朱高煦還沒意識到自己開口罵了他家親爹。
重用宦官的頭就是從明太宗朱棣開始的。
朱高熾……
朱瞻基……
朱高煦???
【幼子教育后便是出閣教育,出閣教育是明朝太子特權,其他藩王沒有此特權。
畢竟大明實行的是除了繼承人外,其他藩王皆是養豬式教育,藩王們只管吃喝玩樂,想著怎么花錢便是。
雖然藩王沒有出閣教育,但是他們也是認字識文的,所以不出閣不等于文盲。
所謂出閣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班組專門教育太子,學的知識是方方面面的。
除了學習書上的知識外,太子通過教學的大臣還會接觸到朝廷最近發生的大事,通過提問回答分析政務來提高太子處理政務的能力,這點相當重要。】
秦始皇嬴政仔細聽著明朝的皇子培養制度,其實和他現在的教育方式差不多,只是明朝的更細化一些,有專門的教育部門。
【至于皇帝親自教育,就是面上的意思。但是到了嘉靖時期,皇帝親自教育這條可直接忽略。
畢竟都二龍不想見了,還教育個鬼。
簡單介紹了明朝太子的教育,大家可以看出即便明熹宗朱由校沒有出閣教育,他還是有幼子教育。
例如,宦官吳進忠、劉良相教明熹宗朱由校讀書寫字。
所以明熹宗朱由校不識字這點的確存疑,且明熹宗朱由校登基后就出閣讀書。
泰昌元年十月,明熹宗朱由校便在文華殿接受翰林官的教學,大儒“孫承宗”等人便教導過明熹宗朱由校。
這點在《熹宗實錄》中有詳細的記載,大概有160多次的文華殿講讀,這里還不包括缺失的天啟四年的記錄。
也就是說明熹宗朱由校六年的時間里有160多次的講讀,平均一個月兩次,這頻率已然很高。】
宋
“怎么感覺這個明朝皇帝似乎被人給抹黑了?”趙匡美的的字體“體勢端嚴,筆法遒勁”1
而明熹宗朱由校還自謙的說現在天氣冷,練字練的少,自己寫的并不好。
而在另一本書《酌中志》中也有相關記載,說明熹宗草書寫的一半,但是楷書寫的很不錯。
以上可以看出,文盲皇帝朱由校不但會寫字,貌似寫的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