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逼著自己退位!
【唐肅宗李亨】:這不會是這逆子篡位的陰謀吧!
“兒子沒有,
若兒子對皇位有半分覬覦,
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兒子向太宗之靈發誓。”李倓對神跡發誓。
【唐太子李世民】:汝才是孽障!
李世民再次呵斥,在李世民心中唐肅宗李亨是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樣的昏君,
一個放任外族殺搶掠奪,一個造成安史之亂,沒一個好東西!
再次被罵的唐肅宗臉色變的更加難看,他越發覺得神跡是假的,但卻找不出任何破綻。
【等著唐肅宗李亨繼位后,身為長子的李豫被封為太子。
開始唐肅宗李亨是想學唐高祖李淵,把太子之位給大兒子,然后封英勇善戰的皇三子李倓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去平定安史之亂。
但是這個想法被謀臣李泌否決了,李泌深知三皇子李倓太像唐太宗李世民,若將兵權交給三皇子恐怕會出現第二次玄武門之變。
唐肅宗李亨認同李泌的想法,于是將兵權給了太子李豫。
而三皇子李倓非但沒有生氣反倒是松了一口氣,他和太子李豫本就兄弟情深,他自己也擔心日后的局勢不受自己控制,最終釀成手足相殘悲劇。
咱們之前也說過,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有很多客觀因素在里面,若他不反,他身邊的大將謀臣也會逼著他反。
畢竟,不反就是死。】
聽到玄武門之變,宛如一盆涼水潑下,降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熊熊怒火。
雖然玄武門之變沒有發生,但李世民知道,若不是神跡的出現,玄武門之變根本無法避免。
至德年
“兒子相信三弟,他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大唐江山。”太子李豫相信自己的弟弟,他太了解李倓了。
【于是得到兵權的太子李豫就承擔起了收復長安的責任,他開始率軍出征,沖在最前面,而三皇子李倓則留在唐肅宗身邊。
因為太子李豫常年出征在外,皇后張良娣便生出了其他心思。
太子李豫并非皇后張良娣所生,她想為自己的兒子爭奪太子之位,于是勾結唐肅宗的心腹宦官李輔國,與他聯手算計太子。
大家可不要小瞧了這個宦官李輔國,他可是唐朝第一個封王掌權的宦官,權利之大甚于帝王。
連宰相見了他都要尊稱他為“尚父”。】
“臣不敢。”李輔國沒想到神跡會提及自己,“臣對陛下絕無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