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他弟弟趙匡美那扎心的嘴,趙匡胤已經生出了強大的內心。
【至于到了明朝,自然也吸取了前面朝代的教訓。
先是不封地的藩王制度,后面咱們也知道,最后變成了累打不掉的養豬,從而造成了土地兼并。
又因為吸取了前朝外戚政策,所以皇后的出身皆是小門小戶,于是就出了扶弟魔張氏這樣的皇后,進一步加劇了土地兼并。
然后吸取了宋朝重文輕武的經驗,奈何土木堡一戰武官集體團滅加上明孝宗朱佑樘的養蠱,造成文官集團野蠻發展。
后期又為了遏制文官集團,宦官之亂又開始了。】
不總結不知道,樂瑤發現大明朝真是把每個朝代的優缺點都試驗了一個遍。
算起來她開大明朝這個話題已經很長時間了,但講不完就是講不完,每個皇帝都特別有特色,真是集幾個朝代的弊端于大成。
宋
“不愧是奇葩的大明。”趙匡美感嘆不已,“他是怎么做到把每個朝代的弊端都采納一遍,但是沒滅國呢?”
這點趙匡美想不明白,他轉頭看向他哥。
“大明的皇帝并不昏庸。”趙匡胤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總結了一下,起碼明太宗朱棣給大明續命了百年,明仁宗朱高熾又早早死了沒造成大的損失,后面的朱瞻基中規中矩。
雖然出了個朱叫門,好在有弟弟和兒子收拾爛攤子,雖然出了明孝宗朱佑樘這個傀儡皇帝,但兒子卻是個有野心和見識的,再次給大明續命。
只能說,老朱家的基因雖然奇葩,但是一個明君一個昏君,交替登基。
趙匡胤嘆了一口氣,這次和趙匡美異口同聲道,“不像咱們大宋……”
【話題又跑遠了,咱們接著說大臣楊廷和與大臣王瓊。
咱們先對比一下他們的出身。
首先,楊廷和四川成都府新都人,典型的南方官員。
而王瓊,山西太原人,則是北方官員。
雖然都是文官,但是一南一北,身后所代表的集團自然也不同。】
南方vs北方
“兒子,你這是想南北制衡?”朱佑樘的眼神亮了,“可文官集團都穿一條褲子,打斷骨頭連著筋,可能平衡?”
朱厚照也不確定能不能成,但總不能因忌憚文官而不用他們,得想辦法既讓抑制他們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