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位雄君,即便后世對他多有所恥,
也不會苛責。
朱棣這情緒剛起來,
恢宏的音樂驟停。
【不知大家是不是感覺不對勁,
帶著附屬品比朝貢還多,
這哪里是來朝貢的,
分明是來做買賣的。
沒錯,朝貢就是通行證而已,
他們的確是來做買賣的。
不過這個買賣卻不是和百姓做,而是跟明朝政府做。
這些東西由明政府定價,
然后購買,說白了就是換種方式給來朝貢國家錢。
人家好不容易來一場,為了體現大國風范,自然要滿載而歸。】
聽到這,朱高熾不由的嘆了一口氣,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完全賠本的買賣,每次見到番邦國來朝貢,他爹朱棣是覺的有面高興,而在朱高熾眼中,這些人就是來打秋風的。
關鍵,他們大明也不是那么富裕。
【咱們來看看明政府是如何定價這些附帶的貨物。
為了彰顯國威,體現大明的宗主國地位,往往將貢國的貨物翻高幾倍,甚至是好幾十倍。
舉個例子,日本的腰刀,若放在市場上交易是三貫錢,但是明朝給出的收購價格卻是十貫錢。
再比如胡椒的市場價每斤三貫錢,但是明朝給出的收購價高達十倍。
烏木的價格更為夸張,市場明明每斤500文,但是明朝官方定價卻高達40貫。
除了價值差異外,許多番國進貢的東西雖然屬于稀缺之物,但說實在的真的什么用處沒有,比如進貢的獅子、長頸鹿只有觀賞價值。】
朱高熾不由點頭,想起那脖子長長的動物,不能下地種田只知吃草木,有什么用?!
“這不是賠本賺吆喝么!”朱高煦驚呼,關于朝貢的事他原本只知道特別有面,不想面子是建立在撒錢上。
怪不得一個個都爭著搶著來大明朝貢,讓誰誰不來。
宋
“這和咱的歲幣差別也不是很大吧?只是比咱們大宋有面子些。”趙匡美道。
“大明的皇帝不至如此。”趙德芳覺得如此宏韜偉略的大明皇帝朱棣定不會只為了面子。
就像神跡之前說的,明太宗朱棣從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定下戰略,震懾了帖木兒帝國。
如今又不惜下血本讓萬國來朝,怎么可能只為了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