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魏征一生向李世民諫言高達兩百多次,因性子耿直,絲毫不給李世民面子,嚴重時都能把李世民氣哭。
即便如此,李世民仍然敬重魏征。
講真,要是換成一般人,誰能受的了魏征這樣的?】
“陛下,您脾氣是真好,兩百多次,俺聽他三次就想打他。”竇建德已經叫李世民陛下,此時的竇建德已經打定主意跟著李世民干。
他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秦王李世民值得,竇建德自認為自己沒君主之才,就算讓他得了天下,他也不會治理,但李世民不同。
能受得了自己這脾氣,的確是明君。
魏征有自知之明,他說話的確耿直了一些。
【趙匡胤】:廣開言路。
【話說,李世民這種能聽進去意見,并能改之的帝王真是少數。
雖然大宋也廣開言路,但是聽了也沒什么作為,對朝堂也沒什么建樹,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樂瑤看粉絲趙匡胤彈幕,順便說一下李世民的廣開言路和大宋的廣開言路是真的不同。
趙匡胤……
“兄長,不知為何,雖然神跡沒說咱大宋,怎么比直接說還難受。”趙匡美道。
【咱們接著說裴矩,他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在處理大唐和突厥之事發揮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說完文臣,咱們再說說武將。
李建成手下的武將有羅藝、薛萬徹、馮立、李瑗和韋挺。
羅藝和李瑗在李建成死后直接造反,后被李世民平定。】
聽羅藝和李瑗二人支持自己,李建成心里默默記下二人的名字,這兩人便是他日后東山再起的資本。
【李瑗和羅藝兩人,咱們稍后再說,特別是羅藝,死有應得。
先說說其他幾位大將,其他幾人雖沒有造反,但秦王勝,身為太子黨的他們能好過到哪里,能保命就不錯了。
于是馮立、薛萬徹他們交出兵權,告老還鄉,遠離紛爭回家種地。
可李世民不計前嫌,將他們一一勸回,仍予以重用。
特別是馮立,他率兵攻打玄武門時,還殺了李世民手下大將敬君弘。】
馮立聽此,不知心中何等滋味,他自是太子一派,可如今…
【咱們言歸正傳,繼續推論,若李淵和李建成贏得了玄武門之變,唐朝的兵力定會被大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