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拔劍,劍指黃團,面不改色。
“是神跡,我在長安見過!”柴紹道。
神跡??李淵看向柴紹,這大臉妖怪是神跡??
“兒子倒是有所耳聞。”李世民道,當年雁門之戰(zhàn),李世民聽聞隋煬帝楊廣殿中神跡所現(xiàn),有眼無鼻,有嘴無耳。
聽聞是神跡,李淵立馬讓李世民收劍,萬不能冒犯神跡。
神跡忽然降臨,此乃天命!
【既然說到這,咱們就一起嘮嘮李淵的成名之戰(zhàn),晉陽起兵。
李淵的高光時刻,不過對于晉陽起兵的到底誰是主導者,目前還有爭論。】
聽神跡提到晉陽起兵,李淵表情立馬嚴肅,他想知道晉陽起兵到底成與不成,壓上李家全部身家性命,李淵他可輸不起。
想他李淵原本就是北周關隴貴族,受封唐國公,若不是隋煬帝楊廣猜疑忠臣,他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目前有兩種說法,其中之一的說法是李淵晉陽起兵完全是被李世民推著走的,李世民聯(lián)合劉文靜聯(lián)手,逼迫李淵造反。
當李淵知道自己兒子有造反之心時,第一反應是向朝堂舉報,大義滅親。
但李世民態(tài)度堅決,不為所動,他認為如今隋朝民不聊生,造反乃是順天意,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李淵見此,心軟之下沒有舉報李世民。】
柴紹聽此,不由看向李世民,他平日聽自家夫人說她二弟李世民不是凡間人,日后定有作為。
原本柴紹還不信,不過十幾歲的少年,能看出什么不凡。
柴紹只當是自家娘子對親弟弟帶有濾鏡。
但益陽一見,柴紹看眼前的俊郎少年的堅毅眼神,卻不一般。
【但李世民沒有放棄,他讓他之前拉攏的裴寂繼續(xù)勸說李淵。
裴寂與李淵是故友,二人交情頗深,李世民也是看中了這點,才拉攏裴寂。
裴寂看出李世民之勇,遂與之謀大計,他讓伺候隋煬帝的宮女侍奉李淵。
見李淵不愿出兵,于是勸道,此事若讓隋煬帝知道,定對李淵不利,且如今天下大亂,有志之士皆揭竿而起,此時若再顧及什么小義小節(jié),終究一死。
兒子如此,如今連自己的摯友也如此,他李淵已經(jīng)退無可退。
李淵嘆氣,于是答應,他反了!被逼著反了!】
聽此,李淵跟著嘆了一口氣,他本不想反呀。
此時樂瑤放出一個小動畫,一個古代小人坐在地上連連嘆氣,頭上一行大字,“我不想反,你們非讓我反。”
唉!唉!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