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蹭的站了起來,“明日,朕親自練兵!!”
到他這一輩,絕對不能重蹈覆轍,要摘掉大慫的帽子!
【但實際上,金國對結盟之事并不是很熱忱,本來憑借自己的實力就能滅了遼,宋朝如此不過錦上添花而已。
因此金宋對結盟的條款一直在爭議中商討中。
此時大宋內部意見也不一致,一派主張聯金攻遼,一派主張扶弱抵強,與其有個強大的鄰居還不如有個羸弱的鄰居。】
【咱們的教主道君皇帝左右搖擺,不知該怎么辦。】
【宋神宗】:道教皇帝??
【就是咱們的宋徽宗趙佶,之前宋真宗事情就大興道教,作為子孫的宋徽宗更是繼承了他先祖的遺愿,繼續發揚道教。
宋徽宗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道教皇帝。
宋徽宗信到什么程度呢?道長說他生辰不吉利,他就改了生辰。
且讓百姓民不聊生,最后造成方臘起義的花崗巖,源頭也是道士建議宋徽宗修艮岳。】
趙佶不以為然,信道教怎么了,道可保佑他,比老祖宗管用。
【如此宋徽宗左右搖擺中。
眼見遼國被金打的屁滾尿流,宋徽宗覺的這樣的遼,大宋也可輕松打敗。
于是宋徽宗讓童貫帶軍,率五萬大軍出征,想一舉收復燕云十六州!
但是宋徽宗明顯高看了自己,就這樣的遼軍,大宋也是打不過的。
宋軍大敗,童貫下令撤退。】
跪下地上的童貫聽自己又敗了,心再次一沉,而他身邊的蔡京心里卻平衡不少。
這個老太監,方才還得意,這會還得意的起來么?
【雖然戰敗,但是同年七月,遼將郭藥師攜兩州投降宋朝,宋神宗又覺的大宋可以了。
于是再讓童貫攜大將劉延慶出征。
但是劉延慶是投降派,根本不想打仗,軍中軍紀散漫,又不得不出征。
投靠而來的郭藥師想要立功,于是請戰先行進攻燕京,讓劉延慶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