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你過來。”宋神宗讓蘇軾到殿前,隔著那么老遠聽他說話費勁。
“以臣所見,新法操之過急,并沒從實際出發,正如神跡所言,三冗問題還沒有得以解決……”
“新政就是解決三冗之政,你說我紙上談兵,難道就放之任之,眼睜睜的看大宋國滅么!”王安石情緒激動,直接噴了蘇軾一臉唾沫。
蘇軾……
他也沒說不管呀,沒聽他方才說的是操之過急過急么…
蘇軾抬袖,把臉上的唾沫給擦去,未等開口,樂瑤接著講。
【因蘇軾反對新法,王安石頗為憤怒,于是讓御史彈劾蘇軾,蘇軾不用他彈劾,自己請命,既然說不過,他不在京城做官不就行了。】
蘇軾點點頭,不錯,這的確是他的性子,說不過就不說了,能非讓瞎子聾子聽你意見么,再把自己給氣死了,去哪當官不是當呀。
“心xiong如此狹隘!為大宋江山?絕無私心,可笑,不過以新法為名,搞黨派之爭,動大宋根基,王安石,你個佞臣!”司馬光痛心疾首,官家怎么就被這樣一個人給蒙蔽了呀!
【宋神宗】:王安石心xiong竟然如此狹隘,難不成真是朕看錯了他?
宋神宗心里嘀咕的話竟然以彈幕的形式出現在直播間。
樂瑤對王安石的印象還是挺好的,雖然后世把宋朝之滅的原因歸于王安石身上,對于這點樂瑤是不贊成的。
就大慫的德行,沒有變法只能滅的更快。
【王安石就是性格倔強了一些,也不能說一些吧,拗相公,真是連神仙勸也聽的性格,但是不狹隘。】
“犟驢呀。”宋神宗認同,王大人的性格的確如此,有時候連自己的話他都不聽。
【咱們還用蘇軾舉例子。
蘇軾得罪王安石離京后,任湖州知州,例行公事,上任后都得給皇帝書信,表明自己定會好好為官。
官場的客套話,眾官都寫,蘇軾也不能不寫。
于是他給宋真宗上書《湖州謝上表》,在這表里,蘇大居士嘴賤的毛病又犯了。】
蘇軾訕訕一笑,他嘴賤?
【蘇軾在表里說,自己老了,迂腐了,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不能跟著宋神宗一起變法。
自己這樣的,也就在小城小鎮的當個小官。
蘇軾這一表一下激怒了當時的新政黨派,這是明目張膽的諷刺他們,罵他們呀!
于是新政之官員集體上書,告蘇軾目中無人,狂妄自大,諷刺朝堂,以下犯上。
宋真宗下令把蘇軾逮捕,入押京城,這就是“烏臺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