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久,就算不用下河捕撈,鎮上百姓也有源源不斷的大魚吃,甚至可以成批量外銷,獲取銀兩。
雖是亂世,但徐陽縣最基本的商業氛圍仍在,只不過是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飛漲罷了。
現在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物資,但局勢穩定之后,情況便會反轉。
眾所周知,動亂年代囤積銀兩,是最為保值的舉動。
一旦朝中恢復和平,手中銀兩就能換來大量物資。
而現在用珍貴物資去換取“廉價”銀兩,是最劃算的。
后山中生長著大片野山芋,饑荒時,乃鎮上農婦競相采挖的東西。
芋頭的生長周期雖比番薯要慢,但產量同樣驚人,且可作為主食。
若能實現人工種植,短時間內解決口糧問題不難辦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一片已將近成熟的苞米地。
苞米的成熟期一般在百日左右,秋種的話,因為天氣原因會相對延遲。
眼下,卻正值成熟期。
此前陳余僅從山中得到十幾根苞米棒,算上培育種子產生的損耗,能種植的數量并不多。
按照他的設想,會先小批量種植,等儲存足夠多的種子后,再進行大面積推廣。
吳勇帶人趕到時,陳余正與幾個生產隊長在苞米田間圍著一口大鐵鍋。
鍋中,煮著苞米棒。
吳勇隔著老遠,就喊道:“陳余。”
眾人正在談笑間,一聽喊聲,紛紛回頭望去。
陳余當先起身迎過去,笑道:“原來是吳將軍,今個兒怎么有空下地,營里不忙嗎?”
他客套一句。
吳勇雖是反賊,但相比于薛愕等人要隨和得多,至少沒有明著欺壓百姓,陳余對他并不討厭。
來到近前。
卻見吳勇答非所問,也不客套,直接將馬國堡寫下的那個字交給他,沉聲道:“將軍說了,你看過之后,若非犯病,定能知曉其中含義。畢竟相識一場,我部不愿動手,但能為你做的也就這么多,好自為之。”
說完,也沒有任何廢話,轉身就離開。
陳余原本還笑意吟吟,當看到紙上的字后,笑容卻瞬間一僵,臉色變得凝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