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都不管嗎?”
“你們都不去掙銀子,不想辦法改變生活嗎?”
“為什么要乞討呢?找個事兒干呀,哪個不比乞討強?”
藍君嶼問的這些問題明顯就是象牙塔里的孩子們,才能問出來的問題。
在他們的眼里,只要你干活,你就能掙得到銀子,然后你的生活就能改善。
只要你想去干活,你就能找到活干,就能有錢拿。
顧菁苦笑了一聲:“小公子。”
“我們目不識丁,這邊大部分的百姓都是不識字的。”
“我們大部分以種地為生。”
“我和母親是沒辦法出去拋頭露面干活的,我們只能在家接一些糊燈籠,幫別人洗衣服等粗洗活計。”
“這些活的銀錢很少的,往往干上一天也不過是十幾個銅板。”
“我父親農忙的時候需要下地干活,不忙的時候就會去一些大戶人家當短工,干一些力氣活。”
“這里住的人大多都跟我們家的情況差不多,而我們累死累活一個月掙不了一兩銀子,而供一個讀書人一年束脩費都要十幾兩,還不算筆墨紙硯,一年的花銷都要大幾十兩。”
“我們讀不起書,識不了字,一輩子都只能在土里找食吃。”
“而種地的收入,我們還要交賦稅。”
“常年累月累死累活掙不了幾兩銀子,萬一生個病,幾兩銀子還不夠藥錢。”
顧菁苦笑一聲。
“吃飽喝足,衣蔽體,房遮雨已經是心滿意足,怎敢求更多。”
“城南那邊多是老多病殘,他們即便是去做工,都沒有主家肯要的,只能活一天算一天。”
“小公子自小肯定是錦衣玉食長大,怎會明白我們普通人的苦楚。”
“也許小公子每天都在發愁去哪玩,吃啥飯,而我們普通老百姓,能活著已經是用盡了全力。”
“小心翼翼盼著今年搶收時候不要下雨,糧食能多收兩擔,今年的米湯能稠一點,不至于只喝湯。”
被捧殺的廢太子(63)
顧菁不比藍君嶼大很多歲,但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幾歲的女孩已經可以嫁人了。
顧菁一直幫家里操勞,自然是懂事又肯吃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