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會說些什么?
不。
換句話來說,他能說些什么?
現在還有什么話能來回應剛才李哲楷那場堪稱“完美風暴”的演講?
沈風扶了扶話筒開口。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來自北川,一個可能在座很多朋友都沒有聽說過的內陸小城。”
“我們那里沒有黃浦江的潮聲,也沒有陸家嘴的霓虹。我們有的只是一條條老街和一群生活在那里的最普通的中國老百姓。”
他的開場白平淡如水,卻像一股清泉流進了被剛才那些宏大敘事和復雜數據搞得有些浮躁的會場。
出乎意料的清爽去除了繁華的膩味。
所有人抓住注意力,沈風繼續說。
“今天我不想講太多的大道理,也不想展示什么復雜的圖表。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我們北川一條叫作‘文昌巷’的老街上。”
“巷子里有一位姓王的老師傅,他是一家小學的教師,從他爺爺那一輩算起,已經有八十多年了,一本書養活了王家三代人,也見證了整條巷子的變遷。”
“去年,按照我們市最初的舊城改造規劃,文昌巷要被整體拆除,建成一個新的商業廣場。王師傅和巷子里的老街坊們都能拿到一筆不菲的拆遷款,住進窗明幾凈的新樓房。”
“這聽起來是一件好事,對嗎?”
沈風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
“但是,我去做調研的時候,王師傅拉著我的手,眼睛里全是淚水。”
“他問我,‘書記,樓是新了,可鄰居都沒了,人情味也沒了,那還能叫家嗎?”
“我這張嘴這雙手拿了一輩子的粉筆教書,要是搬到高樓里,學校又拆遷合并誰還認識我?我的學生怎么辦啊’”
會場里,一片寂靜。
所有人都被這個簡單的故事吸引了。
就連前排的幾位大領導也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體。
“王師傅的一番話問住了我,也問住了我們北川的市委、市政府。”
“我們開始反思,我們追求的‘城鎮化’,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