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把去了籽的棉花拿到彈花機作坊,
排著隊等著彈,彈好之后,
就可以做衣服了。
她家鄰居白六嬸今年種了四分地,
收獲棉花七十八斤,
自家六口人,
肯定用不完的。
便跟沒種棉花的娘家換了麻布。
因為是自家親戚,
大家并未計算其中價格,算是各取所需。
白六嬸計劃給自己還有她家男人,下面四個兒女,
每人做一身棉衣。
棉被只做三雙,畢竟棉花足夠了,但是布料不夠。
就算是這樣,其中一些布料都是買的舊部,還有從娘家換的。
但不管怎么說,她都興致勃勃的,想要全家作身好衣服。
聽說有錢人過年的時候,都會給全家買新衣,她家今年竟然也這樣做了啊。
放在早些年,就算有棉花,她家肯定也不舍得的。
只要有點東西,都要拿出去換口糧。
畢竟什么都不如吃飯最重要。
能做這么多東西,還是因為今年能吃飽,手里有閑錢。
再說保暖的物件是保命用的,肯定要備齊了。
聽說多穿棉衣可以省炭火呢。
白六嬸看著前面的隊伍,踮著腳往前看:“咱們沾橋縣不是兩臺機器嗎,怎么還這樣慢。”
“彈棉花的人多啊。”有人隨口答,“咱們沾橋產了二十多萬斤呢。”
這么多啊。
白六嬸不說話了,只好跟著排隊。
但按照這樣的速度,估計明天也排不上吧。
殊不知紀縣令也在著急這件事。
一臺彈花機一日大概能彈三十斤左右,兩臺也不過六十斤,算是一個普通家庭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