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硬塞,也要把兒子塞到縣學的。
“可一個學生如此,那就罷了,
這么多厲害的學生聚在一起,難道縣學有獨到的教學方法?”
這個問題,不止他一個人想問。
等大家打聽出來后,所有人都沉默。
這些學生文章言之有物,竟然是鍛煉出來的。
讀書之余會幫衙門做事,積攢經驗。
還不是衙門里體面的文書工作,而是到各個村子里,幫忙記錄作坊的情況,以及各類農具的登記使用。
在這些煩瑣的事情里,學生們肯定鍛煉出來了啊。
畢竟科考不僅要背書,還要理解,兩者結合,才有如此好的文章。
大戶們看看自己家的學生,每日只會讀書的,除了讀書之外,其他的什么也不做。
怪不得對庶務一竅不通!怪不得寫出來的文章什么都不是!
四書五經能流傳至今,每句話肯定有它的道理,雖然說理解的方向不同,卻也能給大家做事指明方向。
再有豐富的實踐,結果不言而喻。
“明日你就去莊子上讀書!”
“幫忙管著農莊的事,大事小情都要過問,不能讓你成繡花枕頭?!?/p>
在家里孩子哀嚎同時,這家老爺也在想,算了,反正也考不上,不如學點實際的本領。
這差距實在太明顯了!
至于他家的夫子,還真的毛遂自薦,去縣學當夫子。
舉人去做縣學夫子,只有答應的份,讓里面的學生更為高興。
不出意外的話,眾人做文章的水平,又能往前進一進了。
縣學那邊好事連連,但衙門這邊卻無暇關注,就連那邊縣試考試,也只是紀楚跟李師爺去看了一眼。
是讓衙門最近來客極多。
之前來學習的五個縣城主簿師爺們,陸陸續續都來取《棉花要術》。
雖說如今才正月底,而棉花要等到五月才能種,可先領回去,就能早點教學。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另外兩個縣的主簿過來請求書籍,說是也想讓當地去種。
給書事小,大家并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