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寒冬,要把手頭的事情都安排好。
也是看了沾橋縣的事情,
那些安丘縣過來的車夫差役才知道,紀大人不是不想回,
他根本沒空。
首先要做的事,
便是把大戶家的隱田分出來。
契憑已經到手,現在要分到佃戶手中,
這是個細致活,還要登記在官府田冊上,
必須認真。
就這一件事,便關乎大部分百姓生計。
乍聞這個消息,多數佃戶先是不信。
他們家農田都賣出去了,怎么還能還回來,甚至只收個登記冊子的銀錢,那數額最多不超過十文,
如果能找到自家舊日單子,
這銀錢甚至直接免了。
要說古代社會,
大部分稅收都來自田地,來自農民。
但士農工商里的農,
又分很多種。
條件最好的莫過于地主,
大小地主也有區別,
但他們大多都不用自己耕作,
只靠受地租,
或者雇農干活就好。
再往下就是自耕農,也就是大家最常見的農戶,有自己的土地,
自己勞作自己收獲。
接著是佃農跟雇農,這兩類人都沒有自己的土地,也就是俗稱的無立錐之地,錐是一種尖頭工具,連放錐的地方都沒有,可見其窘迫。
這兩類人,稍遇天災人禍,就會流離失所,成為流民,甚至成為氓民,賤民。
之前沾橋縣周家六口人。
他們就是從自耕農一步步淪為無地的佃農,再受大戶官府盤剝,逃往安丘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