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問題不僅僅在于道路。
林文濤打算自己投資修路,卻有縣領導兒子要入干股。
林文濤不同意,然后就麻煩不斷。
試營業第二個月,縣里突然說景區環評沒過,要停工整改。
整改要求很離譜,說半山腰的觀景臺破壞山體,得拆掉;
又說游客中心用的木材沒經過檢疫,得全部換成不銹鋼的。
林文濤不服,找省電視臺曝光。
記者來景區采訪,被人打了,片子沒播成,林文濤卻被抓——有人舉報他非法占用林地。
他的家人找關系疏通,人放出來了,但這項目也根本做不下去,除非將一半干股轉讓給縣領導兒子。
林文濤損失幾千萬,在一個晚上偷偷跑路,留下爛尾工程。
前幾年,有個外地老板想來接盤,考察了三天,臨走說‘這里的水太深’,走了。”
到了景區附近,兩人下車步行。
一路上,隨處可見當年景區的痕跡。
步道的欄桿銹跡斑斑,吊橋已經損壞,售票亭已倒塌,崖壁上“竹山峽景區”刻字依稀可見。
竹山峽景區景點很多,有龍門潭、桃花溪、萬畝竹海、疊翠瀑、懸天嶺等。
杜明遠一路走,一路看,痛心疾首:“恨離,這么美的景區,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太可惜了!”
“杜書記,你看。”江恨離指著前面峽谷里一汪碧潭,“那就是龍門潭,當年林文濤在這里修了親水棧道,游客能摸著潭水走,現在棧道被沖垮了。”
“恨離,林文濤現在是什么狀況?”
“不太清楚,有人說他一貧如洗,在某個地方開面館為生;有人說他東山再起,在浙江開發房地產,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杜明遠望著漫山遍野的竹林,感慨道:“這里的每片竹葉都記得,曾有人想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卻被人心啃成了廢墟。”
對面巖石上,有模糊的刻痕。
“林文濤原本想在巖壁上篆刻《竹山峽賦》,這是有名的詩詞名家寫的,并邀請一位著名的書法家寫的。
但被縣文物局否決了,說破壞文物風貌,不得不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