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終于清算了,元勛派自然是高興的合不攏嘴,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朱以海也將王之仁、張名振、吳凱、王相等這些浙東元勛大老們的表情收入眼中,這些武將比較直接,高興就全擺在臉上,沒有絲毫掩飾。
相比之下,宋之普、柯夏卿、陳函輝、于穎、錢肅樂、孫嘉績、熊汝霖、張國維、朱大典、張文郁、祁彪佳以及劉周宗、黃道周等文臣們倒是臉上看不出什么,可他們在皇帝整肅這件事上,都沒有站出來為洪承疇他們說話,本身就也是一種態(tài)度。
至于說阮士鋮、馬士英、楊文驄、劉孔昭、鄭芝龍這些人就更別提了,他們雖非浙東系的,但也屬于投奔擁立朱以海較早的,而且他們與錢謙益洪承疇等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就是他們雖然以前被人罵做奸臣,或是割據(jù)的海賊,但這些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沒投降過。
阮士鋮馬士英就算丟了南京,可也是擁著太后跑到杭州,當已經(jīng)監(jiān)國的潞王要降清,他們便隨方國安南下浙東,也不降清。楊文驄和劉孔昭都是在鎮(zhèn)江兵敗后順江而下,跑到海上去也不降清。
鄭芝龍在福建,雖然暗里跟韃子使者接觸過,但也是擁立朱以海而沒降過的。
就憑這些,這些人不管以前別人怎么罵他們,但這次都不在整肅清洗中,也不用進入罪臣錄。
雖然浙東系的也瞧不起他們,甚至隱隱有幾分涇渭分明的保持距離,可起碼在一起干翻錢洪吳等這些反復者,倒是態(tài)度出奇一致的。
現(xiàn)在錢謙益等有個共同的頭銜,罪黨降臣。
在大明崇禎、清皇太極、順治,大明紹天,兩姓四朝都位極人臣官居一品,擔任督師經(jīng)略大學士的洪承疇,很澹定的在等待著最后一刻。
一個從小沒了爹,鞋子都穿不起,走街串巷賣豆腐的窮小子,這輩子能有此成就足夠了,死而無憾了,他沒有強大的家世,沒有顯赫的門之血脈給了他最大的本錢,但也還得有足夠的本事,崇禎帝即位之初條件比他好太多,但折騰十幾年,徹底把國家折騰沒了。
福王南京繼位,可弘光朝也只支撐了一年。
潞王更是只在杭州做了一天監(jiān)國就主動開城投降了,還有在崇明島被擁為監(jiān)國的義陽王,號稱幾十萬軍隊,可連半點浪花都掀不起來,其余那些想趁亂而起自稱監(jiān)國、皇帝的那些宗室,在太湖在江西在秦嶺在桂林,有許多,但一個成事的都沒有。
僅有朱以海在清軍連破南京、杭州后,仍然敢在臺州斬北使舉旗起兵,甚至能夠果決的親自奔走聯(lián)絡各方忠臣義士,還直接過江深入?yún)堑兀诋敃r本來應當沒的救了的中原,愣是讓他這種折騰法,給折騰出了生機。
洪承疇感嘆,可惜自己沒早遇上朱以海。
馬士英奉旨下了五鳳樓,來到洪承疇面前。
兩人相對,一個囚衣跪地,頗顯狼狽,一個則是錦衣玉帶,富貴逼人。
“洪九亨,你可認罪?”
“認!”洪承疇很痛快,事到如今,不過是走個過場,皇帝想要殺雞儆猴,他也就痛快配合,以此換取洪家的保全。
馬士英點頭。
兩人以前其實關(guān)系不錯,甚至有幾分惺惺相惜。洪承疇比馬士英早一屈中的進士,二十三歲中進士,少年得志,馬士英比洪承疇大兩歲,晚三年中進士,中進士時二十八歲,跟阮大鋮同中。
中進士后,洪承疇在刑部做了六年官,馬士英則在南京戶部呆了幾年,此后兩人的履歷其實都差不多,都是在地方上任職,都表現(xiàn)不錯,后來崇禎朝都是巡撫、總督,遍任封疆。
在崇禎朝時,都屬于能力相對拔尖的地方封疆大吏,比較務實能干,比起只會打嘴炮的那些黨爭文臣好的多,所以兩人其實關(guān)系一直還好。
崇禎末,洪承疇督師薊遼,救援松錦,兵敗降清,入旗,拜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nèi)院左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
馬士英總督廬鳳,崇禎死后,與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江北四鎮(zhèn)等一起擁立福王繼位,因擁立有功升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