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朱成功,琉球那邊多些耐心,不要急功近利,安東行營當前主要任務(wù),還是扶持松浦黨倒幕,朝鮮、琉球、日本三國,都歸由他們安東行營負責。”
吳三桂和孫守望過去協(xié)助朱成功,還有個李成棟勐將,基本上不用太過操心,松浦黨只要不被德川滅掉,其實這場倭國內(nèi)戰(zhàn)打多久,都沒關(guān)系,大明并不急于讓松浦取代德川家,打的越久、越亂,對大明越有利,一邊支持他們內(nèi)戰(zhàn),一邊還能賣軍火,又可以搞zousi貿(mào)易,松浦黨要對抗德川實力還是有些差距的,到時只能越來越依賴明軍支持,zousi貿(mào)易也好,開山挖礦也罷,甚至直接割地稱臣進貢等都是必然,那時他們就會成為一個聽話的傀儡。
“安南行營呢?”
安南行營提督是曾英,長司是洪承疇,司馬是龍在田,副提督是袁宗第,這個班子同樣很了得。
“安南行營最近勢頭也很勐,年前就越過了諒山到了北江,年后又發(fā)動新一輪攻勢,在北江擊敗了鄭主的兵馬,直接飲馬白藤江,鄭主依江防守,曾英便讓洪承疇從欽州調(diào)行營里的南洋艦隊從海水進攻,洪承疇的海軍沿岸而下,鄭氏沿岸城池不堪一擊,
洪承疇順利進抵白藤江口,如今在白藤江口登陸,袁宗第攻占一座城鎮(zhèn),更名海門鎮(zhèn),在此筑堡屯兵,儲藏物資,然后水師部份繼續(xù)沿江而上,預(yù)計要不了多久,曾英和洪承疇就要在上游會師,鄭氏也正在集結(jié)兵馬,準備拼死一戰(zhàn)。”
不過如今的鄭主雖控制朝廷,把后黎皇帝當傀儡,可畢竟北方還有高平莫氏,宣光武氏,以及南面的阮氏三大割據(jù)勢力,面對明軍的大舉討伐,根本就是左右難支。
“讓曾英和洪承疇小心一點。”
白藤江在中國不算有名,但在安南極為有名,因為安南地方在這條江,三次大敗了中原大軍。
五代時后晉年間,南漢水軍浩蕩殺來,靜海節(jié)度使吳權(quán)讓人在白藤江底暗植包以鐵尖的巨型木樁,趁著漲潮將南漢艦隊誘入,待落潮時分以伏兵勐?lián)裟蠞h水師,倉皇撤退的南漢艦隊被突出江面的木樁刺穿沉漢,南漢軍死傷無數(shù),連南漢國主的兒子,主將交王劉洪操殞命,吳權(quán)則憑此戰(zhàn)之勝開啟安南割據(jù)自立序幕。
后來北宋和蒙元,都先后在白藤江大敗,再步南漢水師后塵。
三次白藤江之戰(zhàn),單論實力,每次中原都遠比安南地方強,可最后都敗了,若再加上明初短暫征服安南,最后又不得不主動撤離,可知安南地方實力還是很強的。
光是一味軍事進攻是不行的。
“多用帶路黨!”朱以海不止一次的跟曾英等朝廷和地方上的大臣將帥們談過用兵安南的策略,對于交趾,朱以海不止一次提過要收復(fù)的,漢唐舊疆,怎么能夠放棄呢。
尤其是對于現(xiàn)在走向海洋的時代來說,交趾就更不能放棄。
人家歐洲列強都知道不遠萬里跑來東方殖民,大明還能放著家門口的舊地不收復(fù)?
皇帝現(xiàn)在西域親自坐鎮(zhèn),卻也并非是西域更重要,只是相比下,皇帝需要先北后南,先把蒙古女真等打服了,然后重建新的秩序格局,然后北方安穩(wěn),尤其是西北安穩(wěn),這樣大明才能安心的全力南下經(jīng)營交趾、緬甸這些地方。
安南實力挺強,尤其是大明之前有過一次失敗的慘痛教訓(xùn),所以現(xiàn)在朱以海提出的策略,還是要先扶持安南土方豪強,最好是先扶持一兩方勢力,把后黎朝徹底肢解,變成互不統(tǒng)領(lǐng)的幾大土司藩鎮(zhèn),一步步來。
或是扶持一個后黎朝傀儡或是莫朝傀儡國王也行,下面實際扶持出幾個藩鎮(zhèn),將他們分化,明軍在那邊建立基地港口,設(shè)立殖民地,一點點來。
不能指望打一仗就安穩(wěn)了。
如今的鄭主雖然焦頭爛額,明軍安南行營攻勢迅勐,可還是得小心的,必須得注重形式,要打著解救后黎國主的旗號討伐逆臣鄭主,拉上莫氏、武氏,最好是在交州一帶再扶持一些當?shù)卮蠛缽姟?/p>
滅了鄭氏,然后讓這幾大豪強藩鎮(zhèn)平衡,大明這才能超然,到時要求他們割讓沿海之地給大明,最好是把諒山也劃給大明,大明到時設(shè)立諒山府、新安府、武安府,把下龍、海防、諒山、北江幾地拿下,就算暫時不要河內(nèi)等地,也賺翻了。
殖民嘛,先占據(jù)幾個要點,然后經(jīng)營發(fā)展,總比朱棣那時直接大軍滅安南,然后在那里直接設(shè)立交趾行省,然后導(dǎo)致整個安南都反叛要強。
必須得拉攏些帶路黨,得扶持些傀儡,支持些藩鎮(zhèn)軍閥,這樣大明才有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