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里也別想著逃,也無處可逃。
他們能逃,也無法帶著家人一起逃。
況且,逃哪去?
北邊的葉爾羌纏回,還是南面的和碩特蒙古,或是唐古特人?在這里他們只能抱團取暖,只能努力的活下去,為自己,更為了家人。
曾經的陳子龍是復社的領袖,江南才子,連秦淮河上的名妓們都爭相愛慕的大才子,風流人物,甚至曾經柳如是也是他的外宅婦。
但如今在這里,他不過是個守邊的流放者。
迅速的把門和簾子拉開,出門再關上,外面已經是大亮,放眼望去,皚皚雪山,群峰相連。
曾經這景色壯美的能讓他陶醉,可現在他卻連吟句詩的興趣都沒了,在這里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而不是風花雪月。
他轉身進了灶房,一個低矮的石頭屋,開始生火。
天太冷,他要把冰化開煮水做飯。
好在現在這里不缺糧食,大雪封山前,洪承疇吳三桂不僅增加了許多關西的烽堡,恢復了許多關隘,還增派了一些兵過來,又送了些流放者來,同時送來的還有許多過冬的物資,從糧食到衣被、鹽巴等都有。
當金山口的駐防人員也達到了一個哨,有三個排,一百多人,不僅送來了米麥,甚至還有些宰殺凍硬的肥羊肥牛和凍魚。
干枯樹葉引燃,添上樹葉,再加上小樹枝,火起來了,添上儲備的干牛糞,灶堂里火通紅通紅的,讓他感覺十分溫暖。
烤著火燒著水,他坐在這個陌生而又艱苦的不像人間的地方,不由的再次自我懷疑起來。
我是誰?
我在哪?
我要干什么?
大雪封山,消息阻隔,基本上不會有人翻越山口,就算是牧民,或是馬幫駝隊,不管是販鹽茶還是販牛馬,都不會在這樣的季節翻越山口,太危險了。
他們這些人守在這里,有時一兩個月都看不到一個人經過。
他已經好幾個月沒見到家人了,從中原抄家流放西域,一路跋涉,家族幾百口人最終到達蘇干湖邊時,已經路上死了十幾人。
在這里安定下來后,他們也很難適應新生活,日子太艱難。
上山前,他聽說洪承疇吳三桂他們平定了陜甘回亂,米喇印丁國棟等也被殲滅,他想過去找他們,看能不能改變下處境。
可卻沒有機會,沒有文書路引,他們甚至都不能離開駐地百里外。
當金山口關城的軍官,一個面相兇狠的關中人,他根本不理會他的請求,他甚至懷疑他根本沒有聽懂自己的話。
在這里,沒有人在意你來自哪里,也不會在意你的過去。
在這里,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流放者。
水開了,陳子龍起身,煮疙瘩湯,簡單而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