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內,新知縣趙炳正在與縣丞、縣尉、主簿,還有各鄉鎮的鄉鎮長、保長,巡檢,縣團練營的大小官員們議事。
“報,老爺,出事了。”
一名班頭進來稟報。
“何事?”
“灞橋鎮打起來了,好些個回漢村莊大械斗,已經死了幾十人了,還在打,四面的回漢莊子的人都還在往那邊趕,有回回已經喊出口號要奪取灞橋,占領臨潼,響應米喇印。”
知縣趙炳一聽,啪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這還得了,趕緊召集團練,并向省巡防警備營報告請援,還有向長安上報。”
“縣尊,區區村莊斗毆,咱們自己解決就好,用不著直接捅上去吧?”一名吏目還勸說。
“哼,鬧這么大,還大事化小?這什么時候?圣人的旨意白貼了嗎,既然敢頂風作案,還敢勾結叛軍,那自當嚴厲打擊,一網打盡,要快,要狠。”
趙炳甚至都沒問因何而起的械斗,既然回回都已經敢喊出占領灞橋鎮攻占臨潼縣,響應米喇印的大逆不道口號,那還問什么,先剿滅了再說。
“取本縣棉甲、鳥槍和腰刀來,本縣要親自上城督防。”
趙炳是秀才出身,但當初是在御營軍隊里做過文官副職的,打仗他可一點不怵。
披甲提銃上城墻的時候,他才詢問起因。
事情也不復雜,就是之前吳三桂占據關中時,招募了不少兵勇,其中有回也有漢,后來藍武關吳三桂交出兵權入朝,他的兵馬被朝廷大部份遣散了,部份則收編整頓其它軍中。
有一些回勇散歸渭北,路過臨潼灞橋,據說是偷了小張村的一只羊吃,結果被村民發現,雙方起爭執。
因為小張村是漢莊,于是更加憤怒,直接叫來村民圍住那幾個回勇,讓他們加倍賠償,他們不肯,于是爭斗中,直接把幾個回勇打死了,有兩個逃脫,跑到附近回莊求救,回莊的村民過來討要說法,小張村的村民們罵他們是賊,還要他們賠羊錢,甚至要他們賠受傷漢民的湯藥費,爭執不下,雙方又打了起來。
回民沒打贏,又死了兩個,逃回回莊后,立馬聯絡附近的其它回莊,本來因為經常回漢械斗,附近的回莊也都是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四方幫助,十分團結。
這下灞橋鎮的許多回莊都聞訊趕來,那邊小張村也沒坐等,一面向府縣報官,一面也廣發英雄貼,邀請親朋好友,附近漢莊幫忙。
兩邊于是爆發更大械斗,當天就又死了十七個回回,漢莊也死了好些個,后續趕到的回回開始縱火焚燒了小張村,連婦孺老弱都沒放過,直接就屠了村子。
小張莊的青壯都在外面戰斗,哪料后院起火,憤怒之下,也沖到隔壁的一個回莊,沖進去便也屠了莊。
戰斗升級,開始演變成互相毀滅的攻擊模式,從群毆械斗,變成生死之戰。
趙炳聽完,站在城頭,眺望臨潼方向。
“從現在開始,立即封鎖縣城各門,組織團練衙役,還有城中青壯漢民,立即把城里的色目回回都給控制起來,敢持械反抗者,就地殺無赦,若能聽令束手就擒者,先關入牢中。”
“快去,要快!”
“派人重點保護好衙門和倉庫。”
“誰敢持械上街,立斃!”
趙炳畢竟是在軍中呆過,很清楚這種暴動一發生,很難控制,雖然長安就駐有御營,潼關也有,藍田也有,但臨潼縣城沒有御營,也沒有省營,一旦城里也亂起來,到時可能玉石俱焚。
必須得快,必須得果決。
這個時候已經顧不得是否會傷及無辜了。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