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計劃是先拿下平戶島,這里曾是倭寇老巢,原來也是倭國最早對外通商的港口,后來倭國幕府為控制貿(mào)易,把對外貿(mào)易港口遷往了南邊的長崎。
但平戶有許多我大明商人,臣也是在平戶出生,之前倭國與我大明簽訂互商協(xié)議,就曾約定再次對明開放平戶港,我大明也在平戶設立了領事館,許多華商在那里建立商會、會館。”
朱成功認為平戶位置好,港口條件也好,甚至大明對那邊也熟,那里也有不少華商,有一定基礎,利于迅速占領和控制。
然后以此為大本營,再次出兵貿(mào)易大港長崎。
拿下長崎后,再順勢南下,把敢劫掠航道商船的鹿兒島薩摩藩島津家給滅了。
海軍有個很狂放的計劃,打算先取平戶島為基地,再破長崎,然后滅薩摩,接著出兵京都,把天王給俘虜,若是有機會,再把江戶的德川給破了。
也不需要直接占領京都江戶什么的,搶掠一番,回到平戶,先以平戶、長崎為據(jù)點,沿海慢慢的擴建港口據(jù)點,然后對九州島征服殖民。
若是能夠攻破江戶,還可以迫德川家割讓九州。不行也沒關系,慢慢吞食,修建棱堡,憑借海軍和火炮、棱堡之威,慢慢蠶食。
海軍野心勃勃。
胃口不是一般的大,他們居然想吞并日本。
朱成功甚至還拿出了另一個計劃,先向朝鮮租借濟州島一個港口,以此做為海軍遠征基地,在此儲備武資,建立修船廠等。
然后由濟州島向倭國的五島進攻,奪取一個港口后,再進攻平戶島,實行跳島戰(zhàn)術(shù)。
有理有據(jù)。
計劃祥實而又大膽。
朱以海有幾分心動的感覺。
本來之前跟日本也有了兩年短暫蜜月合作期,朱以海與日全面貿(mào)易后,光是銅這項寶貴資源,朱以海就一年進口千萬斤倭銅,而明日貿(mào)易,更是讓日本一半的新開采銀,都流入了大明。
特別是朱以海不斷的提高金銀比重后,金比銀,達到了驚人的一比十六,而以前大明跟日本一樣,金銀比重長期是一比四,一比五左右,以前西班牙葡萄牙人等就大量用白銀套取大明的黃金。
而現(xiàn)在日本不僅銅、銀大量通過貿(mào)易逆差流入大明,甚至黃金也被大量的流走了。日本的大名、商人們也不管那些什么長遠的,只知道大明的金子貴,所以黃金開始奔涌向大明。
結(jié)果就是日本的金銀銅大量的外流,外流的速度和數(shù)量都非常驚人,甚至使的日本居然開始錢荒極度加重,各地大名甚至開始印發(fā)紙鈔藩札,這些各個藩自發(fā)的紙幣,雖然能解決地方錢荒問題,但卻嚴重危及幕府統(tǒng)治,甚至因為許多藩的大名亂印藩札,于是導致通貨膨脹,物價紊亂。
幕府也想控制這種金銀銅的大量外流,可控制不住,因為與明全面貿(mào)易后,日本產(chǎn)出了巨大的逆差,他們的貨物根本無法與明朝的競爭,以物以物不夠,大量逆差自然只能用金銀銅抵扣。
大量物美價廉的大明商貨進入,還沖擊了倭國的許多行業(yè),如紡織業(yè)、造紙業(yè)、冶鐵業(yè)以及瓷器、造船等等,許多行業(yè)因為競爭不過大明,紛紛破產(chǎn)倒閉。
市面上到處都是明貨,海量的金銀銅流出,甚至倭國的鐵礦、生絲、棉麻等原料流出,大明商人運回去,經(jīng)過加工后又運回倭國銷售。
幕府也慌了。
整個社會都開始亂套,甚至一些藩的大名,通過貿(mào)易,憑借著資源或港口優(yōu)勢等,獲得大量的收益,其勢力膨脹,漸有不受幕府控制之勢。